據考古發現,元代墓室壁畫,最具代表性的有山西大同馮道真墓壁畫、北京密雲縣元代墓壁畫,均繪製於元代初期。

明清墓室壁畫非常少見,隻有零星發現,因此,可供研究的資源也不多。

(一)元墓室壁畫

元代的仿木磚雕壁畫墓繼承了宋金遺風,主要集中在山西和內蒙古地區。

1.簡要介紹 按其地域,從元代壁畫墓中,可明顯到漢人墓和蒙古貴族墓的分別。漢人墓一方麵沿用了宋金壁畫墓開芳宴的生活題材,更突出了墓主宴享表演情節,增加金銀錢帛、鬥庫牛羊等象征財富的畫麵。另一方麵,山水、花鳥等文人畫題材被引入墓室之中,並以水墨畫的技法作畫,呈現出簡淡野逸的風格。

蒙古貴族墓一方麵吸收漢地壁畫的題材內容,同時又描繪騎射狩獵等塞外的風俗民情,並兼有宗教信仰的內容。元墓壁畫在沿用宋金傳統的同時又有了變化,孝行故事壁畫的減少和重宴享、財富的表現是其變化之一。

太原西南郊瓦窯村元延祐七年墓,在墓室東南壁繪有庫房,專畫有管庫人和標有庫房、金銀財寶等榜題的畫麵。山西金墓中還常見用散樂雜劇磚雕作為裝飾,與壁畫雜劇表演畫麵具有相同的用意,真實地反映了元雜劇在山西民間的流行程度。

元代文人畫的興起,影響到社會審美風尚,以水墨恬淡為基本風格的花鳥山水畫被引入墓室中,成了元墓壁畫中最具有時代特點的表現形式。民間畫工以模仿日常家居常見的屏風、立軸、條屏作畫,題材和表現手法也追慕名家典範。

南方地區元代壁畫墓發現不多,公布的資料僅限於福建將樂縣光明鄉元墓和重慶市發現的一處元墓。元代蒙古貴族壁畫墓在內蒙古地區發現多座,遼寧淩源、甘肅漳縣、陝西蒲城,以及北京也有發現。

這些“隻識彎弓射大雕”的馬背驕子,他們的形象風采和生活習俗在壁畫中得以真實地再現,從中也能夠清晰地看到草原民族的傳統與漢文化的交彙融合的進程。

2.主要壁畫 馮道真墓中的《論道圖》《觀魚圖》《道童圖》和《疏林晚照圖》等水墨畫,似乎出自同一位畫工之手,其內容真實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趣和愛好。

圖中人物意態生動,景致優美,筆法流暢而蒼勁,有南宋遺風,章法結構又頗受北宋和金代畫法的影響,並且具有文人畫的某些特色。

北京密雲元墓壁畫,人物衣紋勾描嫻熟,花卉竹石線條簡練,尤其梅花、竹石作為單幅畫麵的出現,在前代壁畫中極為罕見。

上述兩墓壁畫的發現,對於研究元代早期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的畫法和藝術風格的演變有重要的價值。其它尚有山西長治市捉馬村、遼寧淩源富家屯、內蒙赤峰三眼井元墓壁畫等。

(二)明清古墓壁畫

明清兩代,由於葬俗葬製的演變,社會風氣的移易,壁畫墓的數量急劇減少,壁畫的藝術水平也大不如前。

1.簡要介紹 迄今所發現的明清壁畫墓主要在北方地區,壁畫中常見家居宴飲和出行等生活題材。比較特殊的是河南滎陽明代溫穆王朱朝坨墓的壁畫,墓內繪製了一套完整的佛教法事壁畫,反映了佛畫在明代葬習俗中的實際運用。

能夠看出時代新變化的,是四條屏花鳥和詩軸所作的墓室裝飾,北京門頭溝馬懷印夫婦墓壁畫梅、菊、荷、牡丹四條屏,陝西大荔李氏家族墓中的石刻條屏和詩軸畫像,均是民間工匠仿效時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