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是春秋末越國的國君,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65年在位,因為是大禹的後代,所以姓姒,名勾踐,又名菼執。他曾敗於吳,屈服求和,後臥薪嚐膽,發憤圖強,使越國終成強國。
越王劍是越王勾踐請鑄劍名師經曆數年精心鑄造出來的。據《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珍品,其間流傳下許多美麗的傳說故事。
(一)越王勾踐
勾踐乃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大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姓姒,名勾踐,又名菼執。生卒約為公元前520年至前465年。
勾踐曾敗於吳,屈服求和。後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終成強國。公元前473年滅吳。
1.勾踐的生平 越王勾踐的祖先是夏禹的後裔,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兒子被封在會稽,恭敬地供奉繼承著夏禹的祭祀。他們身上刺有花紋,剪短頭發,除去草叢,修築了城邑。二十多代後,傳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時候,與吳王闔閭產生怨恨,互相攻伐。允常逝世後,兒子勾踐即位,這就是越王。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聽說允常逝世,就舉兵討伐越國。越王勾踐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吳軍挑戰,勇士們排成三行,衝入吳軍陣地,大呼著自刎身亡。吳兵看得目瞪口呆,越軍趁機襲擊了吳軍,在檇李大敗吳軍,射傷吳王闔閭。闔閭在彌留之際告誡兒子夫差說:“千萬不能忘記越國。”
公元前496年,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操練士兵,將報複越國一箭之仇,便打算先發製人,在吳未發兵前去攻打吳。
範蠡進諫說:“不行,我聽說兵器是凶器,攻戰是背德,爭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陰謀去做背德的事,喜愛使用凶器,親身參與下等事,定會遭到天帝的反對,這樣做絕對不利。”
越王說:“我已經作出了決定。”於是舉兵進軍吳國。
吳王聽到消息後,動用全國精銳部隊迎擊越軍,在夫椒大敗越軍。越王隻聚攏起五千餘名殘兵敗將退守會稽。吳王乘勝追擊包圍了會稽。
越王對範蠡說:“因為沒聽您的勸告才落到這個地步,那該怎麼辦呢?”
範蠡回答說:“能夠完全保住功業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夠平定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謙卑的;能夠節製事理的人,就會遵循地道而因地製宜。現在,您對吳王要謙卑有禮派人給吳王送去優厚的禮物,如果他不答應,您就親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給吳國。”
勾踐說:“好吧!”於是派大夫文種去向吳求和。
文種跪在地上邊向前行邊叩頭說:“君王的亡國臣民勾踐讓我大膽的告訴您,勾踐請您允許他做您的奴仆,允許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
吳王將要答應文種,伍子胥對吳王說:“天帝把越國賞賜給吳國,不要答應他。”
文種回越後,將情況告訴了勾踐。勾踐想殺死妻子兒女,焚燒寶器,親赴疆場拚一死戰。文種阻止勾踐說:“吳國的太宰嚭十分貪婪,我們可以用重財誘惑他,請您允許我暗中去吳通融他。”
於是勾踐便讓文種給太宰嚭獻上美女珠寶玉器。嚭欣然接受,於是就把大夫種引見給吳王。文種叩頭說:“希望大王能赦免勾踐的罪過,我們越國將把世傳的寶器全部送給您。萬一不能僥幸得到赦免,勾踐將把妻子兒女全部殺死,燒毀寶器,率領他的五千餘名士兵與您決一死戰,您也將付出相當的代價。”
太宰嚭借機勸說吳王:“越王已經服服貼貼地當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將對我國有利。”
吳王又要答應文種,伍子胥又進諫說:“今天不滅亡越國,必定後悔莫及。勾踐是賢明的君主,大夫文種、範蠡他們都是賢能的大臣,如果勾踐能夠返回越國,必將作亂。”
吳王不聽子胥的諫言,終於赦免了越王,撤軍回國。
勾踐被困在會稽時,曾喟然歎息說:“我將在此了結一生嗎?”
文種說:“商湯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圍困在羑裏,晉國重耳逃到翟,齊國小白逃到莒,他們都終於稱王稱霸天下。由此觀之,我們今日的處境何嚐不可能成為福分呢?”
勾踐率王後與範蠡入吳為奴。範蠡為存勾踐性命,出計讓勾踐放棄曾為王以及作為男人的全部尊嚴,從而博得了夫差的憐憫和同情,不準伍子胥殺掉已溫順如羔羊、木納如農夫的勾踐。
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勾踐抓住良機,為夫差嚐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又因勾踐被越臣刺傷,奄奄一息,夫差恐他死於吳國,引起麻煩,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王宮,搬進了破舊的馬廄中居住。他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嚐一口苦膽。還說:“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20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從此,勾踐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華麗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能委屈求全,招待賓客熱情城懇,能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
越王想讓範蠡管理國家政務,範蠡回答說:“用兵打仗之事,文種不如我;鎮定安撫國家,讓百姓親近歸附,我不如文種。”
於是把國家政務委托給大夫文種,讓範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吳國做人質。兩年後吳國才讓範蠡回國。
勾踐從會稽回國後七年,始終撫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報仇吳國。大夫逢同進諫說:“國家今天才又殷實富裕,如果我們整頓軍備,吳國一定懼怕,它懼怕,災難必然降臨。再說,凶猛的大鳥襲擊目標時,一定先隱藏起來。現在,吳軍壓在齊、晉國境上,對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雖名聲顯赫,實際危害周王室。吳缺乏道德而功勞不少,一定驕橫狂妄。真為越國著想的話,那越國不如結交齊國,親近楚國,歸附晉國,厚待吳國。吳國誌向高遠,對待戰爭一定很輕視,這樣我國可以聯絡三國的勢力,讓三國攻打吳國,越國便趁它的疲憊可以攻克它了。”
勾踐同意了大夫逢同的諫言。
過了兩年,吳王將要討伐齊國。伍子胥進諫說:“不行。我聽說勾踐不吃好菜,與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一定成為我國的憂患。吳國有了越國,那是心腹之患,而齊對吳來說,隻像一塊疥癬。希望君王放棄攻齊,先伐越國。”
吳王不聽,就出兵攻打齊國,在艾陵大敗齊軍。吳王責備子胥,子胥說:“您不要太高興了。”吳王很生氣,子胥想自殺,吳王聽到製止了他。
過了不久越國大夫文種對勾踐說:“我觀察吳王當政太驕橫了,請您允許我試探一下,向他借糧,來揣度一下吳王對越國的態度。”
於是,文種向吳王請求借糧。吳王想借予,子胥建議不借,吳王還是借給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悅。伍子胥說:“君王不聽我的勸諫,再過三年吳國將成為一片廢墟!”
太宰嚭聽到這話後,就多次與伍子胥爭論對付越國的計策,借機誹謗伍子胥說:“伍員表麵忠厚,實際很殘忍,他連自己的父兄都不顧惜,怎麼能顧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齊國,伍員強勁地進諫,後來您作戰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您不防備他,他一定作亂。”
嚭還和逢共同謀劃,在君王麵前再三再四誹謗伍子胥。吳王開始也不聽信讒言,於是就派伍子胥出使齊國,聽說伍子胥把兒子委托給鮑氏,吳王才大怒,說:“伍員果真欺騙我!”
伍子胥出使齊回國後,吳王就派人賜給伍子胥一把“屬鏤”劍讓他自殺。伍子胥大笑道:“我輔佐你的父親稱霸,又擁立你為王,你當初想與我平分吳國,我沒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讒言殺害我。唉,你一個人絕對不能獨自立國!”
伍子胥自殺前告訴使者說:“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掛在吳國都城東門上,以便我能親眼看到越軍進入都城。”於是吳王重用嚭執掌國政。
過了三年,勾踐召見範蠡說:“吳王已殺死了胥,阿諛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吳了嗎?”
範蠡回答說:“不行。”
到第二年春天,吳王到北部的黃池去會合諸侯,吳國的精銳部隊全部跟隨吳王赴會了,唯獨老弱殘兵和太子留守吳都。
勾踐又問範蠡是否可以進攻吳國?
範蠡說:“可以了”。
於是,勾踐派出熟悉水戰的士兵兩千餘人,訓練有素的士兵四萬餘人,受過良好教育的地位較高的近衛軍六千餘人,各類管理技術軍官一千餘人,攻打吳國。吳軍大敗,越軍還殺死吳國的太子。
吳國使者趕快向吳王告急,吳王正在黃池會合諸侯,怕天下人聽到這種慘敗消息,就堅守秘密。當時,吳王已經在黃池與諸侯訂立盟約,就派人帶上厚禮請求與越國求和。越王估計自己也不能滅亡吳國,就與吳國講和了。
這以後四年,越國又攻打吳國。吳國軍民疲憊不堪,精銳士兵都在與齊、晉之戰中死亡。所以越國大敗了吳軍,因而包圍吳都三年,吳軍失敗,越國就又把吳王圍困在姑蘇山上。吳王派公孫雄脫去上衣露出胳膊跪著向前行,請求與越王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