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媒體平台上直播兩會
視點
作者:馬麗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兩會新聞報道中,北京網絡廣播電視台(BRTN)以其特有的全媒體優勢參與其中,設置直播間、進行微訪談、與網友即時互動,讓人感覺耳目一新。在這支報道隊伍中,有三張年輕的麵孔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便是BRTN三位年輕的主持人。讓我們走近他們,走進他們的故事。
桂哲:背靠新媒體,直播有底氣
在北京網絡廣播電視台(BRTN)現有的三位年輕主持人當中,桂哲年齡最大、資曆也最深,身為80後的他在來到BRTN前曾經在電台電視台都工作過,為什麼會到一個新媒體單位任職呢?他說,說來巧合,當他還在讀研的時候,聽了北京電視台新媒體中心的一個講座,原本他對新媒體的了解還比較泛泛,以為新媒體就是通過網絡進行傳播,而聽過這個講座後他的認識有了變化,加之後來也參加了文博會,承擔了現場主持的工作,那些天對桂哲未來的發展規劃起了關鍵性的影響。在研究生畢業之後,桂哲便亳不猶豫地來到BRTN,參加新媒體的工作。
直播中遇到“意外”。感受到專注的重要
作為BRTN新聞主持人,桂哲從去年年初開始參加了很多重要會議的報道工作,包括2014年的北京兩會、APEC會議等,雖然還談不上經驗豐富,但畢竟有過這種大會采訪經曆,所以在報道這次北京兩會之前還是有一些準備的。他說,這一次BRTN報道北京兩會有一個節目叫《直播兩會》,桂哲不但做這個節目的編導、策劃,更要擔負起這個節目的主持工作。與此同時,他還是市人大報道的對接人,要與市人大的相關領導、會議組的工作人員以及BRTN工作團隊進行溝通。所以,這次桂哲是全方位地參與報道北京兩會,充分體現了全媒體主持人的工作特點。
在這些工作中,最難的、最具挑戰性的是什麼呢?桂哲說,主要還是主持工作。他說,雖然自己是學播音主持專業的,但真的到了那個大玻璃房子裏去采訪的時候,還是備感緊張。比如說,有一次要采訪市政協委員劉岩,劉岩本人是舞蹈演員,因為一次事故導致下身癱瘓,她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桂哲采訪的話題是“舞蹈課如何納入課業當中”,由於事先準備不夠充分,雙方之間的談話場一直沒有建立起來,桂哲感到很著急,雖然問了五個問題,他後來才發現其實隻是一個問題。而對方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已經把後幾個問題都回答完了。怎麼辦?這個時候,桂哲靈機一動,充分利用新媒體與網友互動的優勢一由於是網上直播,同時在與網友互動,桂哲便把在線網友的問題拿過來請劉岩委員來回答,這樣便能夠讓訪談繼續下去了。雖然采訪進行了十幾分鍾,但桂哲對自己並不滿意。他說,主要還是因為自己經驗不足,今後再去采訪重量級人物的時候,自己會提前多做一些準備,這樣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采訪結束之後,桂哲覺得心裏有些難受,嘉賓是一個這麼有故事的人,結果被自己采訪成了這樣,後來和同事們總結這次采訪的時候,大家認為桂哲不夠專注。也確實,那段時間,桂哲非常繁忙,又要聯絡采訪嘉賓,又要聯係後方的編輯,而在采訪過程中,對嘉賓的故事比較關注,而對於話題本身的注意力不夠。
有了這次采訪的經驗後,第二天,當桂哲再次去直播采訪的時候,就預先有了—個半小時的準備時間,心情徹底安靜下來了。這天他采訪市人大代表劉峰,聊的是水汙染的話題,由於在前期磨合得很充分,所以桂哲感到自己走上直播台之後很自信,在與嘉賓交流的時候,那一種談話場很容易就建立起來了。這次節目很成功,桂哲事後看到節目的時候感覺也很滿意。這件事給桂哲的啟發是,做事情一定要專注。
報道兩會,累並收獲著
桂哲告訴記者,整個北京兩會報道的過程很辛苦,他和同事們每天都是在夜裏12點以後才能結束當天的工作。除了去采訪、做節目直播,還要有編輯、剪片工作,所以整個戰線拉得很長。即便如此,每天夜裏12點工作結束後,報道團隊的老師還會給大家講怎麼編片子,這其中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如果遇到問題應該怎麼解決,這些都令桂哲很感動。桂哲感覺,這次報道北京兩會,大家不僅僅是在一起迎接挑戰,更是—起在進步。
那麼,這次報道兩會,最深的感受是什麼呢?桂哲說,最深的感受就是累並收獲著。上會7天,每天都要有一場直播,需要自己去找選題、找嘉賓、聯係場地,這些準備好之後還要去主持,節目播出以後還要去總結。整個過程確實很累,但在這個過程中收獲頗多。那麼,在這次兩會報道中,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有哪些特色呢?桂哲說,他們這個團隊與北京電視台新聞頻道都在報道兩會,有分工有合作。相對而言,新聞頻道更注重大會重要節點與流程性的報道,比如開閉幕式等,其報道更全麵更權威;而BRTN的兩會報道則充分發揮新媒體與網友互動活躍的特點,其中與代表委員訪談的直播節目,很好地在網友和代表委員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除了直播,BRTN還有一個叫“微訪談”的節目,就是通過自身的新媒體平台,把網友的問題帶給代表和委員,然後再由代表和委員為網友們答疑解惑,特別是一些政策如何貫徹落實等。桂哲說,這些都是BRTN在報道兩會過程中做得有聲有色的產品和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