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若蘭見母親不說話,還以為是她生氣,便轉口說道:“我隻是想在洞府靜心修道罷了。拜訪前輩的事,掌教去就可以了。”
慕連秋此時才回過神,便點頭說道:“既然如此,就禦風和不二去罷。子陵,你也回山去罷,有事我會飛劍傳書給你。清風,明月,你們也是,回山清修去罷。”
三人隨即拱手道請,紛紛腳一蹬地,破空而去。
慕連秋見三人回轉,便又對白禦風和皇甫不二說道:“如今你們師父飛升,他之前與我有交代。說你們二人都是根骨極佳之人,讓我在他飛升之後,仍舊悉心教授你們。你師父與我,還有我們的女兒若蘭都是靠參修天書得道。但是你們二人不同,你們所學乃是老祖這數百年來自己參悟的大道。不過這天書,我現在也傳與你們,先參第一卷。如若參透,再傳第二卷。”
說罷讓習若蘭從內洞拿出上卷天書傳給了白禦風,道謝之後白禦風同皇甫不二也回轉洞府去了。
此後白禦風和皇甫不二虔修天書,參悟天道。數年後,白禦風先行兵解避劫,重投入世。次年,皇甫不二也重投入世。而第三年,習若蘭也再次兵解入世,避劫重修。
雖然三人修為精進,得參天地大道。不過慕連秋卻是越來越憂心,因為當年天地老祖習明義飛升時所留下的兩句詩似乎被她參透。
二十年後,慕連秋終於明白了那兩句箴言裏麵第一句的含義,卻終究已難挽回,隻歎天意如此。
此時白禦風兩次入世重修,道行已然高深,幾乎與慕連秋所差不多。皇甫不二雖然聰慧,不過終究修煉時日不如白禦風多,道行還是矮他一點。那習若蘭得慕連秋日夜指點,自然進步神速。
不過這一世的習若蘭,不知怎地又重新回到了最初貪玩好耍的心神上去了。加之道心急躁不純,是以前世記憶,未留存此世。重入世後,除了記得母親慕連秋,以及掌教白禦風還有皇甫不二外,對於其他事物一概忘記。
慕連秋因為知道了那兩句詩的意思,又見女兒此種情景,當真是心急如焚,想要力挽狂瀾,卻又有心無力。這時候穆子陵人稱俠醫,因他跟著五華老仙煉丹采藥,頗有造詣,便醉心與此。
穆子陵常年煉丹,洞府中各種丹藥無數,他也是每種功效的丹藥都要煉上一煉,好一窺究竟。雖然他這丹藥煉是煉出來,可一般延年益壽,解毒驅病之丹藥,修道之人用是無益。所以他無事便外出雲遊,施藥贈丹,一些道友就笑稱他為俠醫。
穆子陵這一雲遊不要緊,卻遇見了命中紅顏,萬聖教三苗聖姑阿妲依雅祖。不過這都是後話,他和聖姑經曆頗多,以後會慢慢道來,現在還提不到。
慕連秋知道穆子陵練就無數奇丹靈藥,便想找穆子陵要點丹藥,救轉女兒向道之心。叵耐穆子陵雖然煉丹,不過這人心卻是丹藥所不治的。
這時候白禦風正好二十歲,皇甫不二則十九歲,習若蘭十八歲。除白禦風和皇甫不二兩人還留存前世記憶,那習若蘭隻知道同在峨眉山上住著掌教白禦風和他師弟皇甫不二。
依著習若蘭的心思,早就想去找他們玩了。隻不過慕連秋為了想要女兒避開天地老祖習明義所留箴言,一直不同意她去。
隻不過慕連秋越是攔著她不去,她卻越是想去。於是趁著一次慕連秋入定未醒,便偷偷溜到紫雲洞去找白禦風去了。
白禦風一見是習若蘭,便恭請了進來。那皇甫不二更是端茶擺果,十分殷勤。因皇甫不二前世也貪玩好耍,隻不過受天地老祖習明義點化,才收了心思。不過這性情卻一直留存。
自從白禦風新任掌教時,帶他外出拜訪了門中隱修前輩後,皇甫不二這玩耍的心思又漸漸活絡了起來。
隻不過每日和白禦風參修在這紫雲洞,就是想玩也玩不起來。白禦風又是掌教,動不動就對皇甫不二語重心長的說道:“師父當年教誨我們要好生修煉道法,參透大道。師弟,你還想去外麵雲遊玩耍耽擱了修行嗎?”
每次白禦風這麼一說,皇甫不二都隻能鬱悶的回道:“我知道錯了,掌教師兄。”然後立刻打坐念經,做成一幅虔心修道的模樣。
白禦風知道這個師弟雖然有些好耍貪玩,不過聰慧無比,倒也不曾落了道行。
習若蘭每次偷跑去找他們兩個,都是一個打坐,一個殷勤。那打坐的自然是白禦風,而殷勤的自然是皇甫不二了。
好不容易有個小師妹能來找自己玩,哪裏能放過這個機會。所以皇甫不二才如此殷勤,想要讓習若蘭多留著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