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郊外狩獵中,孟昶意外地被弓箭誤傷,不治身亡。噩耗傳來,花蕊夫人傷心欲碎。趙匡胤怕她尋短見,趕忙接到後宮,派人日夜看護,希望花蕊夫人回心轉意,傾情自己。但花蕊夫人仍不能忘記愛夫孟昶,暗自請畫家繪製孟昶的畫像,以寄托思念之情。
為了防止被人識出,花蕊夫人還特意請畫家給孟昶改換一身武官裝扮,彎弓射箭的樣子。然而,畫像之人的英俊相貌,還是引起了趙匡胤的懷疑。
一次,花蕊夫人獨自麵對畫像默默流淚,被趙匡胤看到,於是盤問畫中人的名字身份。花蕊夫人靈機一動,謊稱這就是蜀中著名的神仙張仙,供奉他可以保佑早生貴子。
這件事後來在宮中流傳開來,於是張道士被褪去道袍,換上一身戎裝,並擁有了孟昶英俊瀟灑的美男子扮相,從此以送子的張仙聞名於世。
這個故事雖不見於正史,真偽難辨。但北宋之初張仙送子的說法已風行於世,卻是不爭的事實。
北宋文人筆記中,還記載了另一則張仙送子的應驗故事,而且張仙送的還是北宋的一代文豪蘇東坡和他的弟弟蘇轍。蘇東坡和蘇轍倆兄弟參加同一年科舉考試,在同一個考場上兄弟倆雙雙高中進士,一時轟動朝野。
早在兩兄弟出生以前,有一次其父蘇洵夢見張仙彎弓向天射擊,連發兩彈。蘇洵不解其義,趕忙恭敬詢問,張仙也不作答,隱身而去。
直至兩兄弟雙雙高中,蘇洵才恍然大悟。原來張仙早就托夢許諾,日後必然雙雙得中。蘇洵為此還寫過一首名為《張仙讚》的長詩,以表謝意。但蘇洵仍未道出張仙演變為祿星的真正原因。其實答案就隱藏在年畫之中。
在一幅清代的年畫中,張仙被一群小娃娃簇擁中央,他彎弓向天,目標是雲間一條黑犬,名為天狗,它是古代一個星宿的名稱。
在古代神話中,天狗和人間的家犬一樣,也是專職看家護院。但天狗比家犬管得更寬,它是天帝忠實的看門狗,監視星官們的行動是他的職責。
但這卻招致了人們的憤怒。因為,在古代民俗觀念中,所有金榜題名的大人物都是天上的星官下凡托生來的。而這條天狗把守天門,阻擋星官下界投胎之路,分明是與天下望子成龍的父母作對。
於是,古代星相家們又相應地將天上星宿作一番重新調整。在天狗前方特意安置一張弓箭,名為弧矢星。
弓滿似月,箭在弦上,正對天狗的頭部。但這似乎不太奏效,因為人們發現孩子們小時候都聰明伶俐,可長大以後卻往往不喜好讀書,中狀元的隻是極少數人。
人們於是懷疑弧矢星沒有看住天狗,他又下界來破壞孩子們的錦繡前程。因此,這位神射手張神仙的出現,可以說是恰逢其時。他既能保佑天上星官順利托生平民百姓之家,又能保佑孩子將來高中狀元的錦繡前程。
於是,張仙成為人們愛戴的送子神仙,隨後加入三星陣容。以其獨一無二的送子職能,取代原來的員外郎,擔當起新一任祿星神職。
祿星,從一顆普通星辰,下凡人間,演化為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科舉考試神,又融合了張道士和後蜀皇帝孟昶的神話故事,搖身一變,就成為了送子的張仙。
祿星的傳奇演變經曆,獨具魅力。最終使他成為福祿壽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顆燦爛的明星。
(三)有關梓潼神的傳說
梓潼神張亞子,在當時讀書人中具有很高聲望。傳說他獨具慧眼,能在萬千人中分辨出哪一位將來會做宰相。而他暗示的方式就是以風雨相送。
北宋蔡滌所著《鐵圍山叢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宋代大文豪王安石,在幼年時陪同父親出門遠遊。在途經梓潼文昌廟時,突然間風雨大作。父子倆人趕忙進廟躲避,但這風雨卻讓此時在廟中的一位書生非常興奮。
這位書生非常高興,進而有些自負輕狂,結果在考場上連遭敗績,名落孫山,沒有被朝廷錄取。失意的書生再次來到梓潼文昌廟,並向當地守廟人抱怨,說風雨送貴人的說法根本就不靈驗。守廟人也是迷惑不解。
直至若幹年後,王安石高中狀元,後來又一直做到宰相,梓潼的人們才恍然大悟,風雨送貴人的說法果然靈驗。隻不過這貴人不是那位倒黴的書生,而是當時才七八歲的少年王安石。
在宋代文人筆記和民間故事中,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其實,梓潼神張亞子之所以被讀書人奉若神明,是因為梓潼所處獨特的地理位置。
這裏是古代巴蜀通往中原的必經之路,讀書人進京趕考,必會路經這座文昌廟。焚香禮拜,許下心願,稍事休息,然後繼續趕路。久而久之,香火漸漸旺盛。
因此,好事之人便穿鑿附會,求神應驗的故事也就應運而生了。
(四)魁星的由來及地位
魁星,是我國神話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星原為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的俗稱,指北鬥七星的前四星,即天樞、天璿、天璣、天權。此四星除合稱魁星外,亦被並稱為“鬥魁”。後道教尊其為主宰文運的神,作為文昌帝君的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