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條 人民依法律有當兵之義務。
二十一條 本章所載人民之權利,於有認為增進公益,維持公安之必要,或非常緊急必要時得以法律限製之。
[第三章 都軍]
二十二條 都督由人民公舉,任期三年,續舉時得連任;但連任以一次為限。
二十三條 都督代表鄂州政府,總攬政務。其在議會未開設前,暫得製定法律。
二十四條 都督公布法律;但對於議會議決之法律,有不以為然時,得以政務委員全體之署名,說明理由,付議會再議,以一次為限。
二十五條 都督於緊急必要時,得以政務委員全體之署名,發布可代法律之製令;但事後仍須提出議會,歸其承諾。
二十六條 都督於法定議會開閉時期外,遇有必要時,得召集臨時議會。
二十七條 都督於議會開會時,得出席,或命政務委員出席發言。
二十八條 都督於外國宣戰媾和締結條約;但締結條約須提出議會經其議定。
二十九條 都督統率水陸軍隊。
三十條 都督除典試院、官吏懲戒院、審計院、行政院、審判院之官職及考試懲戒事項外,得製定文武官職官規。
三十一條 都督依法律任命文武職員。
三十二條 都督依法律給與勳章及其他草典。
三十三條 都督依法律宣告戒嚴。
三十四條 都督宣告大赦特赦減刑複權。
[第四章 政務委員]
三十五條 政務委員依都督之任命執行政務,發布命令,負其責任。
三十六條 政務委員提出法律案於議會,並得出席發言。
三十七條 政務委員編製會計預算、募集公債及締結與國庫有負擔之契約時,須提出議會,經其議定。
三十八條 政務委員遇緊急必要時,得為非常財政之處分及預算外之支出;但事後須提出議會,經其承諾。
三十九條 政務委員於都督公布法律及其他有關政務之製令時,就於主管事務,須自署名。
[第五章 議會]
四十條 議會由人民於人民中選舉議員組織之。
四十一條 議會議決法律案,並議定條約及會計預算募集公債與國庫有負擔之契約;但基於法律之支出,議會不得減除。
四十二條 議會審理決算。
四十三條 議會得提出條陳於政務委員。
四十四條 議會得質問政務委員求其答辯。
四十五條 議會得受理人民之陳請,送於政務委員。
四十六條 議會以總數員四分三以上之出席,以出席員三分二以上之可決,得彈劾政務委員之失職及法律上之犯罪。
四十七條 議會得自製定內部諸法規,並執行之。
四十八條 議會於議員中自選舉議長。
四十九條 議會於每年法定時期自行集合開會閉會。
五十條 議會除第四十六條所載外,有總員三分二以上之出席,始得開議,有出席員過半之可決,始得決議。可否同數時,議長決定之。
五十一條 議會議事須公開之;但有政務委員之要求及出席議員過半數之議決,得開秘密會議。
五十二條 議會議員以十人以上之連署,得提出議案。
五十三條 議會議員在會內之發言表決提議,在會外不負責任;但用他方法表於會外者,不在此限。
五十四條 議會議員除關於內亂外患之犯罪及現行犯外,在會期中,非得議長許諾,不得逮捕。
[第六章 法司]
五十五條 法司以都督任命之法官組織之。法司之編製及法官之資格以法律定之。
五十六條 法官非依法律受刑罰宣告,或應免職之懲戒宣告,不得免職。
五十七條 法司以鄂州政府之名,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但行政訴訟及其他特別訴訟不在此例。
五十八條 法司之審判須公開之;但有認為妨害安寧秩序者,得秘密審判。
[第七章 補則]
五十九條 本約法由議會議員三分二以上,或都督之提議,議員過半數之出席,出席員過半數之可決,得改正之。
六十條 本約法自□□日施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