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南蠻鴃舌之人(4)(2 / 3)

問:湖北人“霸蠻”嗎?

答:不怎麼霸蠻。他們也沒有“霸蠻”這個詞,隻有“鉚起”。所謂“鉚起”,就是死死咬住,不依不饒,堅持到底,就像鉚釘鉚住一樣。這就和“霸蠻”有別。霸蠻是明知不可而為之,鉚起則是一旦做了就不放手,都有些“荊蠻”味道,卻又不同。前者強悍,後者堅韌,前者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幹了再說,後者則是要幹就幹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

問:也就是說,湖南人和湖北人雖然同為楚人之後,文化性格也不完全相同?

答:是啊,就像親兄弟,一個更像爸爸,一個更像媽媽。如果這哥兒倆的人生道路也不盡相同,那差異就更大了。湖南人和湖北人就是這樣。他們是連語言都不同的。湖北人說什麼方言?西南官話,而西南官話是北方方言的一種(北方方言包括華北方言、西北方言、江淮方言和西南方言)。湖南人說什麼方言?湘語。湘語是在古楚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來自古楚語的一個分支——南楚江湘。古楚語的一些“遺傳基因”,還保存在湘語裏麵。也就是說,隻有湖南人還在語言方麵為命若遊絲的楚文化保存著一絲文脈。

問:這倒真是不簡單。

答:是不簡單。如果你曉得方言是怎樣發展的,就更會覺得不簡單了。春秋戰國時期,北方使用的主要是中原雅言,即周王室的官話。隻有膠東半島說“齊東野語”(齊語)。南方這邊,則有兩大方言與之抗衡,即吳語和楚語。這也是兩種現代南方方言吳語和湘語的祖宗(南方方言共六種,即吳語、湘語、贛語、閩語、粵語、客家話)。吳語和楚語是比較接近的,因為越滅吳、楚滅越,它們曾經統一過。直到現在,吳語和湘語還不乏相同之處,比如都把“吃”念作“洽”,把“爺”念作“牙”。後來,“吳楚東南坼”,贛語像一把刀子從“吳頭楚尾”的地方插了進來,吳語和湘語也就分道揚鑣。與此同時,北方方言也大舉南下。“吳王”那邊,寧鎮“失守”(南京、鎮江都說江淮官話);“楚王”這裏,兩湖“淪陷”(湖北和湖南北部都說西南官話)。留給湘語的地盤所剩無幾,不過三十多個縣市,連一省的半數都不到,而且被粵語、贛語、客家話、北方方言團團圍住。湘語是在孤軍奮戰啊!我倒不是主張發展方言,反對普通話。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讚成講普通話的。我自己平時就講普通話,不講湘語。湘語不利於交流。“長沙裏手湘潭漂,湘鄉嗯啊做牛叫”,湖南人之間都不能對話,如何走向世界?但我們是在討論文化問題,是不是?我不過是想通過這個現象透視湖南人的文化性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