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江南印象與記憶(2)(1 / 3)

江南的水也時有“亂石穿空,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之勢。這堅韌與頑強的性情,也涵養了江南的風物和江南的人那種英豪之氣。江南大地布滿了崇山峻嶺,其中,許多氣勢恢弘,似有崢嶸劍氣騰越穿行其中。杭州棲霞嶺上的劍門,紹興的會稽山,常熟的虞山,都是雄偉挺拔,氣宇軒昂,占盡風雲。那山間的瀑布、澗水,山下的清流,是養育大山的支支血脈。江南的人,也因為有了“水性”,才有了那種獨特的劍氣。據說古代鑄劍的工藝,先是把劍放在火中煆燒,然後再放到水中浸泡,經過淬劍過程中兩種力量的交合,才會使劍在百轉千回,繚繞交錯的劍法中得心應手,成為一把好劍。這種浸泡過劍的江南之水,千百年來也曾造就了諸多慷慨激昂之士。臥薪嚐膽的勾踐、竭忠盡智的嶽飛、與揚州共存亡的史可法……眾多仁人誌士用他們的生命與鮮血譜寫了一首首壯懷激烈的詩篇。文武兼備的陸遊、辛棄疾、文天祥,他們的詩句至今讀來,仍洋溢著當年的鐵骨雄風,“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還有,活躍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壇的魯迅,更是把文人的淩厲劍氣推向了極致,就連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潤澤下,也盡顯俠骨柔情,高風亮節。清末的秋瑾就是最優秀的代表,明末的秦淮八豔也是有力的佐證。

說到江南的“水性”,還應該涵蓋她的秀慧與智巧。江南的水是很有靈氣的,正是這靈秀之水,涵養了江南人的那種聰穎與睿智。遠的不說,就說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籍的人就占了半數,近代和當代全國琴棋書畫的大師,也大多出自江南。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風物,江南的意境,江南的人。這種美是剛與柔,秀慧與智巧的整合。有人說,正是因為江南太美了,陰氣過重,因此江南的男人大多被美色所雌化,美人的風韻滅火器似的撲滅了男子的陽剛之氣,使得男人多屬蒼白幹瘦的君子,至多算個“女裏女氣”的奶油小生。這種認同是過於偏重江南水鄉的溫柔與細膩了。其實人不分南北,如果能多一分柔情與細膩,懂得感情,懂得珍藏,心中維係著自己的審美鏡框和情感秘笈,並以此為尺度去發現和發掘生活中美妙的、值得神往和迷醉的東西,不是會給男人(也包括女人)增添力度和精神上的健美嗎?這樣的“多情”更意味著一種不尋常的正直與高尚!

水波蕩漾的江南,青山隱隱,綠水迢迢,處處彌漫著靈秀的氣息。江南的風物,姹紫嫣紅,生動明秀;江南的情,柔腸百轉,脈脈含羞;江南的人,剛柔相濟,才如泉湧。江南,一曲永遠唱不完的歌,讓人細細地品味著她的如詩如畫和似水流年……

注釋[1]選自《2004中國散文年選》。作者王本道(1947-),黑龍江哈爾濱人,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散文集《芳草青青》、《心靈的憩園》等。

傳教士筆下十七世紀的江南[1]

〔葡〕奧伐羅·塞默多(Alvaro Semedo)

浙江省位於緯度30度。它大部分濱海,肥沃,平坦,幾乎被幾條河分開,有的河流經城鎮。論富庶它超過其他許多省,可稱作中國商品潮流的最佳源頭。它的特產是絲綢,無論生絲還是成品,也不管是繭還是原料,都運往各地/總之,中國輸出的絲綢,都產自該省。全中國雖都用蠶絲,但其他地方仍不知用它製成匹段。省會的名字叫杭州。我們在這裏有兩所房屋,但經過認真考慮,減為一所。當地培育了許多好基督徒,其中不乏有教養者,也備受尊重。

最後,這個省還有許多名產,但最大特色有三。首先是西湖,它是世界奇景之一,四周有30裏,合6英裏,其中築有優良的宮廷。覆蓋著青草、植物和樹林;美麗的山峰,圍繞這些宮廷;潺潺流水,從一頭進水,另一頭流出。水之清澈令人樂於觀賞,湖底細沙纖毫悉睹。湖上有鋪石道路,任行人隨意玩樂通行;備有小艇,供休歇宴樂之用,船艙或頭艙,設有廚房,中間地方作廳室用。上層是婦女的居所,四周有格子窗,避免有人窺見她們。這類船,其色彩和鍍金形式,奇特而且多樣化,航行設備很完善,不致遭受水淹,但未能有效防止被風打沉。曾發生過許多事故,也常有沉船之事。在全國,有錢之人幾乎都為這些遊樂而花費巨資,或者部分,或者全部;有時超過他整個家當的價值。

第二是優質絲綢,如以上所述非常豐富,製成品大多富有藝術,用貴重漂亮的金絲飾邊。這隻是按他們的形式和風格生產,並不運往國外,僅供皇宮保存的特殊製品;皇宮每年都買下所有這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