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於乾隆十一年的石舫,曾被乾隆命名為“不係舟”。中山先生擔任臨時大總統期間,這座石妨成了陸軍總管黃興將軍的司令部。陸軍司令在船上辦公,且有舟不係,任爾東西,頗有浪跡江湖、曠達豪放的象征意味。椅子是南國榕樹製作的,當中山先生坐在這裏接待外賓、運籌國事的時候,當會感受到故鄉嶺南那溫馨遼遠的慰藉。
大總統認真而又嚴格地履行著自己的宣言。
人民代表來了,他認真接談;走了,他送出門外,還要一步一步送下台階。代表們感動而又不安,他則誠懇莊重地說:“人民是主人,我是公仆,哪有仆人不送主人的道理?”
一位80高齡的鹽商肖老先生初見大總統納頭便拜,還要行三跪九叩禮。中山先生急步上前扶起了他,並對老人說:“總統在職是公仆,離職就是普通老百姓呀。”一句話說得老先生懵懂而又感奮,囁嚅著說:“今天我總算看見民主了。”
中山先生的長兄孫眉善於經營實業,且對籌措資金、支持中山先生革命有過重大貢獻。先生當了大總統後,有人舉薦孫眉為廣東都督。中山先生認為孫眉還是以從事實業為宜,當官非他所長,就委婉而又堅決地否定了這個舉薦。
先生到參議院去講演,被門衛擋在外邊。拿出名片後,那位門衛惶恐不安起來。中山先生則讚賞地說:“你做得對呀,嚴肅認真的工作,正是警衛戰士的職責。”
喜歡家鄉嶺南的“酸子花茶”,他就獨自步行去購買。在熙攘喧鬧的街市上和老百姓摩肩接踵,他心裏踏實。
中山先生深入夫子廟視察,這裏的妓院、煙館給了他很強烈的觸動。不久,政府在郭家巷開設了戒煙館,在貢院街開設了濟良所。濟良所收容不願繼續為娼的妓女,為她們診治性病,幫她們學習工藝、選擇配偶。
揚子江邊視察戰艦,雨花台上問候炮手。在一尊法國克虜伯中遠程炮前,他握住一位炮兵的手說:“天氣嚴寒,衣衫單薄,你們堅守在這裏真不容易啊。”炮手立正回答:“報告大總統,我不冷。”中山先生嚴肅地說:“作為軍人,一要勇敢,二要誠實。”說著,他脫下自己的黃呢軍大衣,披在那位炮手的身上。
視察炮台後回到總統府門口,先生和黃興總長遇見殘廢軍人石鳳嶺。石鳳嶺一家5口4人死於軍閥刀下,自己的一條腿也被炮彈炸飛。拖著一條腿,他居然從漢陽來到了南京。問清情況後,黃興說:“保衛漢陽你立過大功,現在快去陸軍部領取撫恤金。”石鳳嶺頓時淚如雨下,他說:“總司令,你以為我石鳳嶺千裏迢迢來到南京就是為了領取一份撫恤金嗎?”黃興問:“那你來幹什麼?”石鳳嶺答:“黎元洪在武漢按兵不動,我來南京就是為了上前方打仗。”中山先生問:“一條腿怎麼打仗?”石鳳嶺答:“我是工兵,我能修兵器。”中山先生兩眼濕潤了,他拍著石鳳嶺的肩膀說:“我就是孫中山,我感謝你!現在我命令:一、立即領取撫恤金;二、去陸軍醫院安裝假肢,之後,編入部隊,重上前線。”說完,他掏出鋼筆,在筆記本上寫下那著名的《命陸軍部賞恤石鳳嶺書》。
對於南京城的風光,中山先生是喜愛的。2月15日,末代皇帝溥儀宣告退位之後的第三天,他晉謁了明孝陵。4月2日,在辭去大總統職務的第二天去東郊打獵。他被虎踞龍蟠、鍾靈毓秀的氣象深深打動了。他感慨地說:“我死後要是能埋葬在這裏,也就心滿意足了。”
草創共和,篳路藍縷。漫漫95天,轉眼已成過去。4月1日,這位中華民族史冊上第一位大總統發表了《在南京參議院解職辭》。中山先生用他偉岸磊落的行動,實現了他在三個月前的錚錚誓言。對此,他的朋友列寧說:“亞洲的共和國臨時大總統是充滿著崇高精神和英雄氣概的革命的民主主義者”。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溘然辭世。遵照他生前願望,國民黨在紫金山麓建造了中山陵。舉世聞名的奉安大典於1929年6月1日舉行。那一天上午10時1刻,靈柩奉安壙內,獅子山炮台鳴放禮炮101響致敬,全國民眾停止工作致哀3分鍾。猛然之間,一座南京城仿佛一座虔敬肅穆的靈堂。巍巍一座紫金山,飄在汩汩淚水中。
注釋[1]選自《名家筆下的南京》,南京出版社1995年版。作者趙愷(1938-),詩人,散文家。著有詩集《我愛》、《趙愷詩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