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唐代是花鳥畫形成時期(1 / 2)

中國古代花鳥畫在經曆長時間的孕育,先秦及至魏晉時代的理論家們為古代花鳥畫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根基,成為後世畫家們的理論基點。再加上一些畫家的實踐活動,最終讓古代花鳥畫這株藝術奇葩不斷地發展壯大起來,並初具規模。

(一)唐代獨立成科

古代花鳥畫到了唐代才正式獨立成科,這為花鳥畫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1.獨立原因 中國花鳥畫展現的是一個生命的世界,處處顯示著詩情畫意。花鳥畫在唐代獨立成科是有一定原因的。

前代哲學繪畫理論為唐代花鳥畫奠定了基礎,到唐代,花鳥畫得到了相當的正視發展,有了獨立發展的哲學思想基礎。顯然,我國傳統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觀念的成熟,就是花鳥畫在唐代獨立成科的根本原因。

唐朝國家強盛、文化繁榮為花鳥畫成為獨立畫科提供了必要的社會條件。唐朝的統治者們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思想文化上兼收並蓄,為花鳥畫創作的繁榮和獨立成科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氛圍。

唐代文化藝術的繁榮是空前的。唐代的書畫、文學等藝術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詩人和畫家之間的交流也密切起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都有詠唱畫家和畫作的詩歌佳作,這間接地推動了美術的繁榮,也推動了花鳥畫走向獨立成科。

我國藝術寶庫之一的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畫是其主要藝術成就所在。現在能夠欣賞到的唐代花鳥繪畫形象,除了唐墓出土的殘片和人物畫中的陪襯之外,大量的則散布於莫高窟的壁畫中。

唐代畫學著述繁多,畫學的發展,為花鳥畫的獨立成科提供了最直接也最有力的理論支撐。

張彥遠《曆代名畫記》是我國古代繪畫史上的第一部通史著作,是繪畫理論的集大成者。唐朝畫論中,影響中國畫壇一千多年、被後世畫家倍加崇尚的是張璨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論。

中國花鳥畫植根於這樣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自然花繁葉茂,果實累累。

2.藝術成就 圖騰崇拜雖然是在原始社會時期,但作為民族的集體無意識的現象,卻一直滲透至唐代以來日益成熟的花鳥畫中。

唐代,經濟發達,為適應統治階級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方麵的要求,花鳥畫作為一種獨立的畫科登上了畫壇,並出現了一著名的畫家。

據《唐朝名畫錄》記載,當時擅長花鳥畫的畫家就有二十多人,此時花鳥畫的重要形式是屏風。

初唐花鳥畫家薛稷曾創屏風六扇鶴題,時號一絕。同時許多詩人都作過非常多的題畫,從側麵也可以看出花鳥畫的繁榮。

中唐以後,花鳥畫正式獨立成科,可以作為其標誌的便是邊鸞,於錫,梁廣等一大批花鳥畫家的湧現。其中以邊鸞的成就最高,他擅長於寫生,畫法工筆重彩,筆跡輕利,賦彩鮮明,形象生動逼真。

邊鸞善畫折枝花鳥,蜂蝶雀蟬也都非常精巧,張彥遠評論他的花鳥畫說:邊鸞的花鳥畫是唐代第一。德宗貞元年間,外國獻來一隻善舞的孔雀,德宗命他對之寫生,邊鸞畫了一幅一正一背的一對孔雀皆很生動。這說明他勤於觀察,善於寫生,繪畫技巧很高。

晚唐的花鳥畫家刁光胤,善畫湖石、花竹、貓兔、鳥雀之類,他在天複年間避亂於四川,是五代黃筌、孔嵩的老師。

從文獻資料來看,我國早期的花鳥畫在表現技法上多為工筆重彩,勾線精細,設色濃妍,在造型上嚴謹寫實,布局多取個體形象,給人以精細、巧麗的美感。

屬於花鳥範疇的鞍馬、牧牛在這一時期也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唐代鞍馬畫十分盛行。馬形態矯健、性格強悍,被認為是勇武精神的象征。唐代國力強盛,繼北朝尚武之風,對鞍馬尤為重視,統治階級養馬之風極盛。曹霸、韓幹、韋偃等,是活躍於盛唐、中唐之際的畫馬名家。

曹霸不但善畫肖像,而且尤善畫馬。開元年間其繪畫就已知名,天寶末年宣召入朝,畫功臣圖和皇帝肖像,並畫禦馬。

韓幹是陝西藍田人,少時家貧,後得到王維的資助,學畫十餘年,終成名家。其繪畫多以馬為表現題材。他畫馬,不拘成法,注重觀察和寫生。畫出了馬的矯健勃發的英姿,形神兼備。

韓幹的作品《照夜白》畫的是李隆基的禦馬,簡練而富有彈性的線條勾勒後,稍加渲染,將一匹烈馬狂暴不安的神情刻畫得栩栩如生。

牧牛也是重要的題材之一,畫牛題材的廣泛流行,反映了盛唐時期農耕事業的發展。代表畫家有韓幌、戴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