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時期,是中國古代花鳥畫的成熟時期,這個時期的花鳥畫發展到了最興盛的階段,出現了大量的花鳥畫名家。宋代的《宣和畫譜》所載北宋宮廷收藏中,有三十多位花鳥畫家近兩千件作品,所畫花卉品種達兩萬餘種。
到了南宋,畫院一半以上的畫家畫花鳥,這一時期的花鳥畫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元代花鳥畫受宋人的影響,出現了一批專門畫水墨梅竹的畫家,表現了文人的士氣,豐富了繪畫藝術。
(一)宋代花鳥畫
宋代的花鳥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麵。
1.繼承發展 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畫院的基礎上,宋代設立翰林圖畫院,以培養宮廷需要的繪畫人才。北宋徽宗時還曾設立畫學。
宋代多數帝王對繪畫都有不同程度的興趣,出於裝點宮廷、圖繪寺觀等需要,都很重視畫院的建設。特別是徽宗趙佶,在繪畫上具有較高的修養和技巧,注意網羅畫家,擴充和完善宮廷畫院,並不斷搜訪名畫充實內府收藏,促使宮廷繪畫的興盛。花鳥畫也因此有了較大的發展。
宋代花鳥畫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宋初一百年,大體遵循五代的繪畫傳統,院體花鳥畫以黃筌富貴為規範,代表畫家有趙昌、易元吉、王友等。
第二階段是熙寧和元豐年間,花鳥畫家以崔白為代表,在內容及藝術風格上展示出嶄新的風貌,具有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修養。崔白可以不經起稿而放手作畫。
崔白善於描繪季節氣候變化中禽鳥的情態,表現敗荷鳧雁的荒情野趣,突破了宋初以來畫院內黃氏體製的規範,取得了更為自然生動的效果。
第三階段是徽宗趙佶、高宗趙構統治時期。這是宋代宮廷畫院最為繁榮的時期,花鳥畫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善畫花鳥翎毛的韓若拙、孟應之、薛誌等。
宋人對花鳥畫創作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對花鳥畫給予了高度重視。在社會普遍重視花鳥畫的時代背景下,花鳥畫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藝術水平大大超過前代。此時的花鳥畫在表現對象的生理結構、色澤變化的同時,更加重視表現對象的生命本質。
視覺真實的寫實花鳥畫在宋代發展到了頂峰,隨著中國畫的發展,文人對繪畫注入了極大的熱情,水墨花鳥畫至元代終於蔚然成風。
這也與宋元易代,文人士大夫藉書畫以排解內心情懷的需求有關。四君子寄托情結的題材,為明清文人畫家樹立了標舉民族氣節的大家風範。正是到了此時,花鳥畫成為了像詩歌那樣托物言誌,像書法一樣淋漓盡致抒發情懷的“心畫”。
另一重要的是趙孟頫提出書畫同源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使以書入畫成為可能。
以後花鳥畫的重大變革,皆離不開書法的演繹、解構、豐富畫法這一主流趨勢。
2.師法自然 北宋的花鳥畫主要還是承接五代的傳統,早期以黃筌的風格為主導,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濃豔,墨線不顯。
北宋中期,已有許多畫家在創作上陷入了墨守成規、缺乏創造的僵局。這時,畫壇又出現了趙昌、崔白、易元吉等一批畫家,他們強調師法自然,深入生活的寫生畫。
趙昌常於朝露未幹時進入花圃觀察花草的微妙變化,自稱寫生趙昌;易元吉為了把握猿猴的生活情狀,竟寄居於深山密林。深入生活,使畫家筆下的花鳥獲得了新的活力。
崔白的《雙喜圖》是一件饒有趣味的作品。該圖描繪山風乍起的時候,樹上的山鵲驀然發現山坡雜草中的野兔正向它們回首觀望,山鵲似乎覺得野兔意有所圖,於是對著野兔噪叫撲騰。而野兔則似乎被這種大驚小怪的舉動弄得莫名其妙,呆呆地望著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