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花鳥畫源遠流長,曆代名家不斷。五代花鳥畫出現了以徐熙、黃筌為代表的兩大流派,黃筌之子黃居寀、黃居寶,徐熙之孫徐崇嗣、徐崇矩都是當時花鳥畫的名家。宋元是花鳥畫的成熟時期,名家更多,如文同、蘇軾、柯九思、仉瓚、吳鎮、王冕等。

明代的青藤白陽將中國花鳥畫推到了新的高峰。清代石濤、惲壽平、朱耷和揚州八怪等都在花鳥畫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元末名家王冕

王冕是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他的花鳥畫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是著名的文人畫家。

1.人物生平 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放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九裏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浮萍軒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閑散大夫、老龍、老村、梅翁等。浙江諸暨人。

王冕出身農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到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深邃。

後隱居九裏山,以賣畫為生。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

2.作品特點 王冕以畫梅著稱,尤攻墨梅。他畫的梅簡練灑脫,別具一格。

其《墨梅圖卷》畫橫向折枝墨梅,筆意簡逸,枝幹挺秀,穿插得勢,構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潤灑脫,生氣盎然。其筆力挺勁,勾花創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動地刻畫出來。不僅表現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

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亦善畫竹,求者踵至。畫梅學楊無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勁,生意盎然,尤善於用胭脂作沒骨體,別具風格。

對明代畫梅高手如劉世儒、陳憲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響甚大。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明史》有傳。

3.王冕畫荷 傳說明朝時候有個大畫家,名叫王冕,最擅長畫荷花,許多人為了要獲要他的荷花畫,都不辭辛苦,從老遠的地方趕來。

王冕雖然很有名,但時小時候卻很貧困,白天隻好替人放牛,晚上自己自修。有一天,王冕在湖邊放牛時,忽然下起一陣雨,一會兒雨停了,但是湖裏的荷花和荷葉卻被雨水衝洗得非常幹淨。

王冕看了非常喜愛,便想把它畫下來,於是趕緊用身上的一點零用錢買了紙和筆來開始作畫。起初畫得不怎麼好,仍然不停地畫,最後終於越畫越像,就跟真的一樣。

王冕便把荷花畫拿去賣,賣得錢拿回家孝敬母親。王冕因為荷花畫得很好,許多人爭著要買,他的環境便因此漸漸好轉,不再替人放牛了。同時他的名聲也漸漸遠播,終於成為一個全國有名的大畫家。

4.王冕畫梅 畫家王冕是畫梅的名家,號梅花屋主。王冕畫梅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即王冕畫梅隻畫野梅。

何謂野梅?凡生長在山野清絕的地方,梅幹勁直,盡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也有人喚之村梅。

何謂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卻天真,幹多盤曲,叫作官梅,也稱宮梅。

王冕為什麼隻畫野梅,不畫官梅?隻畫直梅,不畫曲梅?這是一個曆代文人雅士與評論家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

王冕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據《明史》記載: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長明燈下讀書。青年時期,王冕曾一度熱衷於功名,但後來拒絕仕途,浪跡江湖。最後回到家鄉九裏山蟄居,白天種粟鋤豆、灌園養魚,晚上讀書作畫,過著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

走進江湖後,使他的視野和胸襟大大開闊,他對社會現實和統治階級的認識更加深刻、清楚。因此,他的作畫內容更為豐富,畫技大增,所畫梅花下筆沉著有力,雖然野梅少有盤曲,畫的是直梅,但直梅之中,沒有浮華輕飄之意,全是自然之形,毫無斧斫之痕。野梅之直,有的稚氣洋溢、天真一派,有的氣勢磅礴、渾然大氣。王冕把野梅的清韻、豔麗、傲然、孤高之神氣,蕩漾得淋漓盡致、芳香四溢,使野梅的內涵意韻更為深濃。

由於王冕的梅畫風格特異、不同凡響,名聲鵲起,很多人向他求畫。對上門求畫之人,凡友好,他會持筆揮毫,雙手奉送。對不入伍者,王冕時常拒之。

傳說,有一位達官貴人向他索要梅畫,第一次以銀財贈買,王冕沒答應。第二次,他派人前來說,他所要之畫是送給他上司的壽禮。之所以把王冕的畫作為壽禮,是想向上司推薦王冕,如果上司看了王冕的梅畫,王冕一定會前途無限。

達官貴人以為,這樣就可獲得王冕的梅畫。當達官貴人再次上門索畫時,正碰上王冕畫梅,他以為王冕是給他作畫,便高興地等待。可當王冕畫完梅花後,在畫上題:“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時,達官貴人明白王冕意誌堅定,心如白玉,決不向當權者畫梅。王冕把這幅梅畫掛在牆上,以此向世人表明他的意誌。

明代畫家孫長真很佩服王冕的梅畫,說:

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

詩人獨得梅清性,不畫官梅畫野梅。

清代朱方靄說:“畫梅須高人,非人梅則俗”。他們的話,道出了王冕畫直不畫曲、畫野不畫官的真正原因。

王冕的別具一格畫梅,得到畫界的認可:

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

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

(二)青藤白陽

明代水墨大寫意花鳥畫的代表畫家徐渭、陳淳,被後人譽為青藤白陽。

1.簡要介紹 徐渭的水墨大寫意,用筆狂放,墨法變化多端,出神入化,自成一家。徐渭還擅長行草,運筆如潑墨花卉,不拘繩墨,騰挪多姿,為明代書法注入了鮮活的氣息。

陳淳山水師法宋元,蕭疏蒼秀。與山水畫相比,陳淳花鳥畫的成就更高,他的沒骨寫意花鳥畫,深具特色。在吳門畫派興複文人畫的風潮影響下,隨著思想家強調發揮主觀能動的心學興起,明代中期的繪畫變得更有生氣,在技法上也有許多突破,表現於花鳥畫創作上,水墨寫意的大家應運而生,他們就是號白陽山人的陳淳,及號青藤的徐渭,世稱青藤白陽。

2.青藤生平 青藤,即徐渭。他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另有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

青藤出身於浙江紹興府山陰城大雲坊的官僚世家,他父親是徐璁,母親是侍女小妾,少年時才華超逸,6歲讀《大學》,日誦千言,過目不忘。10歲仿照揚雄的《解嘲》,作了一篇《釋毀》。他性格豪放,指掌之間,萬言可就。

青藤20歲時成為生員,嘉靖二十年娶同縣潘克敬女為妻,接下來的八次應試均不中。嘉靖二十六年在山陰城東賃房設館授徒,40歲才中舉人。

青藤曾入胡宗憲幕府,出奇計大破倭寇。嘉靖四十三年,胡宗憲被捕,獄中自殺,青藤一度因此發狂,作《自為墓誌銘》,以至三次自殺,精神幾近失常,近乎癲狂。嘉靖四十五年,在發病時殺死繼妻張氏,下獄七年。獄中完成《周易參同契》注釋,揣摩書畫藝術。

萬曆元年,大赦天下,青藤被張元汴等救出,出獄後已53歲。從此窮困潦倒,痛恨達官貴人,浪遊金陵、宣遼、北京,又過居庸關赴塞外宣化府等地,教授李如鬆兵法,結識蒙古首領俺答夫人三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