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幹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山中景色巍峨聳峙,氣勢雄偉,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揚名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1982年,山西恒山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風景名勝區名單。
(一)地理環境
恒山,人稱北嶽,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海拔2017米,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揚名國內外。
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曾名常山、恒宗、元嶽、紫嶽。
位於渾源縣城南約十公裏處,距大同市六十多公裏。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兩千多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北嶽恒山,恒山山脈祖於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二百五十公裏,橫跨今山西寧武、朔州、代縣、應縣、繁峙、山陰、渾源、靈丘等縣,是海河支流桑幹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
恒山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等處,充滿了神盡色彩。
懸根鬆、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跡。苦甜井在恒山半腰,兩井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為甜井,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甜水井井深數尺,卻取之不間,可供萬人飲用、唐代時,唐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為“龍泉觀”。
恒山整個山脈由東北向西南綿延數百公裏,西控雁門,東跨幽燕,南屏三晉,北纏代郡,橫貫華北,被譽為“峙中華之坊表,鞏神京之翊衛”的寒疆第一山。
恒山景區所在地渾源縣屬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幹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暫多晴,早晚溫差大。年平均溫度為6度,1月份最冷,平均為零下12度,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0度,4至10月平均氣溫為7度以上,是遊覽渡假的適宜季節,遊覽最佳時間可達210天。
恒山重巒疊嶂,氣勢雄偉,號稱108峰,主峰玄武峰,居於渾源縣城南,比泰山絕頂高出500米。
恒山半山以上鬆木參天,地勢陡峭,在山道旁一座叫大字嶺的突兀峰巒上鐫刻著“恒宗”兩個字,北嶽雄偉磅礴的氣勢,從這裏明顯地展現出來。
玄武峰由東西兩峰組成,東為天峰嶺,西為翠屏山。雙峰對峙,渾水中流,斷崖綠帶,層次分明,層崖疊嶂,山勢險要,美如畫卷。
兩峰之間為金龍峽,兩岸石壁萬仞,青天一線,最窄處不足十米,形成了勝似龍門、險似劍閣的絕塞天險,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