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4年,另一個叫卡美拉魯斯的人經過深入研究,發現如果雌桑樹周圍沒有雄樹生長,就隻能形成敗育的種子。他又用其他植物作進一步實驗,最後得出結論:花藥是植物的雄性器官,而柱頭、花柱、子房是雌性器官。至此,人類對植物性別的科學認識,才算是真正拉開序幕。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植物性別的認識有了愈來愈深入的了解。花作為樹木的生殖器官,有兩性花和單性花之分。兩性花的雌蕊和雄蕊長在同一朵花裏,如蘋果、桃、李、棟、椴、槐、桉樹等。單性花是指隻有雌蕊或隻有雄蕊的花。有些樹木的雌花和雄花是長在同一植株上的,這樣的樹木是無性別之分的。它的雄花長在枝條的基部,而雌花則長在枝條的端部,如柏、杉、胡桃、榛、樺、椰子等均屬此類。雌雄器官都長在同一植株上的,稱為雌雄同株。其中具有兩性花的稱為雌雄同株同花;具有單性花的稱為雌雄同株異花。而有些樹木其雌花和雄花分別長在不同的植株上,我們稱為雌雄異株,如楊、柳、杜仲、月桂、羽葉槭、黃連木等。有時單性花和兩性花同時生於一個植株上,有時又分開生於不同的植株上,我們稱為雜性花。深入了解樹木性別是極其重要的,為了提高坐果率,得到飽滿的種子,就需要采取措施。確保樹木有性生殖過程的順利進行。

綠葉王國

我們常見的花草樹木,除了它那美麗多姿的花朵外,千萬別忽視那些碧綠可愛的葉子。千千萬萬種葉子,組成了一個奇妙的綠葉王國,隻有當我們真正踏進它的大門,才能發現,普普通通的葉子也蘊含著豐富的學問。

不同植物長著不同形狀的葉子,即使同一種植物,生長在不同環境中,葉子也會發生變化。在這奇妙的綠葉王國中,葉子的形狀真是千姿百態,無奇不有。就拿我們最常見的一些植物來說,鬆樹的葉子好像一簇簇碧綠的細針,而蒼勁扭曲的柏樹葉子卻像無數綠色的魚鱗排列在一起。還有我國獨有的古老化石植物銀杏,它的一片片樹葉,猶如一把把打開的小折扇,在微風中搖曳擺動。

植物的葉子在特殊環境中,形狀就更奇怪了。例如北美洲的沼澤地上,經常能見到一種會吃動物的植物——捕蠅草。它的葉形有趣而又別致,好像兩片打開的蚌殼,邊緣和表麵還長著一些細毛。這些細毛具有靈敏的感覺,如果有小蟲子落到葉片身上,不當心碰到那些毛,就等於觸動了警報器,打開的葉片會立即合攏,將小蟲緊緊夾住,然後消化掉。

王蓮

葉子不僅在形狀上千差百異,大小的差別也很明顯,小的猶如米粒、芝麻,大的可長達20米。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中,有一種葉子巨大的植物——王蓮。它的葉子漂浮在水麵上又大又圓,直徑2~3米,四周邊緣朝上卷起,活像一隻巨大的平底盤。它的兩麵顏色不同,向陽一麵淡綠色,非常光滑;而背麵則是鮮豔的深紅色,密布著粗粗的葉脈,仿佛有無數鋼筋骨架支撐著,使葉片顯得結實而又堅固。

在葉子的背麵和邊緣,又長滿了長長的刺毛,它們像保護葉子的忠實衛兵,防止水中的小動物前來侵擾。有人把巨大的王蓮葉比作小船,因為它的載重量大極了,一張葉子上可以坐兩個小孩,或者鋪75千克重的沙子,依然不會下沉。

1959年,王蓮被移種到北京植物園,因為它隻能在溫水中生長,植物園還特意為它蓋了一個溫室,王蓮在那兒生長得可好哩。

一粒小小的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體重增加了成千上萬倍,它那茂密的枝葉和粗壯的樹幹,究竟是由什麼東西變成的?在很久以前,人們一直以為植物生長完全依靠吸收“土壤汁”。直到1648年,荷蘭科學家海爾蒙特做了個有趣的實驗,才把以往根深蒂固的觀念打破。實驗很簡單,他把一棵2.2千克重的柳樹苗栽種到一個木桶裏,桶裏盛著事先稱過重量的土壤。打這以後,他隻用純淨的雨水澆灌樹苗。為了防止灰塵落入,他還專門製作了桶蓋。經過5年的時光,柳樹逐漸長大,海爾蒙特稱了一下,結果使他大吃一驚,柳樹的重量增加了70多千克,而桶內的土壤僅僅減少了60多克。這個實驗可以證明一點:樹木並不全是由“土壤汁”變化而來的。海爾蒙特認為,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原料,可惜,他當時並沒有考慮到空氣和陽光。

時隔一百多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個實驗。

他把老鼠放在一個用水隔離的大氣鍾罩裏,裏麵還放一盆植物,幾天後,老鼠活了下來。而另一隻老鼠被投進沒有植物的隔離鍾罩中,很快就被活活悶死。這個發現說明,綠色植物能釋放氧氣。後來,又經過許多科學家的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現象終於被人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