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草
1990年9月,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來北京參加第十一屆亞運會。他下榻的賓館特地在他的房間裏擺放了一盆幹花藝術品。小星星般的花朵,金黃色的,淡藍色的,白色的……再配上幾枝碧綠的蕨葉,素淨、淡雅中又蘊含著熱烈,深得貴賓喜愛。這種小星星般的花朵名叫補血草。
補血草包括白花丹科(藍雪科)補血草屬的多種植物。補血草是個大家族,約300種。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國有17種,主產西北地區,尤其是新疆,其中沙區就有11種。
補血草屬植物的葉大多從地下莖長出,在地麵形成一個個蓮花座,有時也在莖上互生或簇生。花依托著膜質的苞片,排成傘掌狀或錐狀花序。管狀、漏鬥狀的幹膜質花萼,呈金黃、淡黃、純白、淡紫、粉紅等多種顏色。果實成熟後花萼依然存在,色澤鮮豔,經年不凋,連同整個花序成為一束美麗的天然幹花藝術品。
無論在騰格裏沙漠、烏蘭布和沙漠,還是毛烏蘇沙地、甘肅河西走廊沙地,經常可以看到一叢叢金黃色的小花簇擁在一起,有時密得連葉和枝條都難以看到,那就是補血草屬在沙區常見的一種——黃花補血草。黃花補血草又稱黃花磯鬆或金色補血草。它的花萼金黃色,萼裂長5~7毫米,像一個個精製的小漏鬥,又像一顆顆閃閃的小星星,5枚花萼,每一個裂片都是數學上標準的正三角形,隻是頂端還帶有一個小尖頭。微型的小蒴果包在金色的花萼中。在驕豔的陽光下,一叢叢金黃色的小花閃爍著耀眼的光澤,似乎執意要和太陽比個高低。偶爾吹來一陣清風,幹膜質的花萼便沙沙作響。
黃花補血草不僅美麗,而且實用,花萼入藥能止痛、消炎、補血,是沙區常見的民間草藥。
補血草家族的兄弟姐妹眾多,沙區常見的還有大葉補血草、耳葉補血草、二色補血草等。
也許在你的房間裏就正擺著一盆補血草呢。
沙棘
在西北荒原上有一種植物,它的果實味酸而微甜,葉似柳葉,老百姓叫它“酸柳”,因它渾身上下長滿了刺,又稱它“黑刺”,其實它的大名叫沙棘。沙棘是胡頹子科沙棘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一般高3~5米,枝灰白色,葉條形至線狀披針形,兩麵都有銀白色的腺鱗。春天,淡黃色的小花先葉開放。花後葉芽萌動,盛夏便是滿樹的濃綠。金秋,球形或卵形的小果,黃色或桔黃色,掩映在綠葉叢中。
小小的沙棘果,不過豌豆粒大,卻含有VC、VE、VA等多種維生素。其中VC的含量是獼猴桃的2~8倍、桔子的20倍、蘋果的400~800倍。昔日名不見經傳的野果,如今已製成果醬、果酒、果汁,走進超級市場。藥學家們對沙棘進行了多方麵的研究,發現它的葉和果中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血脂,提高人體心血管係統功能。現在,沙棘衝劑已列為心血管病患者的輔助治療藥物和保健藥物。前蘇聯宇航員服用沙棘製劑後大大減輕了失重反應,我國運動員服用沙棘製劑後,肺活量增加4.2%,血色素增加4.35%,心率下降4.36%。此外,沙棘果皮、果肉、種仁裏所含的沙棘油治療燒傷、燙傷、凍傷和各種潰瘍效果甚佳。
沙棘的適應性極強。在礫石山坡或沙地上,它呈灌木狀,有些枝條也變為棘刺,葉上的毛被增厚以減少水分蒸發。在水肥條件好的地方,它也能長成俊秀的喬木。西藏伯桑錯湖區有一棵沙棘樹,高17米,胸徑近70厘米,綠蔭如蓋,堪稱沙棘之王。
沙棘的根係發達,根深3~5米,根幅6~10米,纖維根密集成網,能封固沙丘,抵擋洪水或暴雨。它的根上有許多根瘤,固氮能力比起豆科植物毫不遜色。一畝沙棘林固氮相當於五十畝尿素,好像一座小小的化肥廠。沙棘枝條舒展,果實色黃而密集,歐洲一些國家將它作為城市園林的景觀樹種,法國用沙棘葉為病畜祛病扶壯,羅馬尼亞用於製作護膚化妝品。
沙棘作為水土保持、固沙造林的優良樹種和具有廣闊開發利用前景的藥用植物和經濟植物正在荒原上茁壯成長,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幹果王子巴丹杏
在食品店琳琅滿目的幹果櫃台前,有人挑選北國的梨脯、榛子、金絲小棗;有人購買南方的青橄欖、醬芒果;有人隻喜歡又甜又酸的話梅;也有人對“美國大杏仁”情有獨鍾……準確地說,“美國大杏仁”的老家並不在美國,它的小名叫扁桃,又稱巴丹杏,係薔薇科李屬植物,原產亞洲中西部。我國新疆也是產地之一,在塔城、裕民、鞏留、和田、喀什等地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