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生產管理要有本領(8)(1 / 2)

四是沼氣發酵處理法。沼氣是有機物質在厭氧環境中,在一定的溫度、濕度、酸堿度的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發酵作用,產生的一種可燃氣體。養殖汙物多是禽畜糞便,這是產生沼氣的重要原料。養殖場建沼氣池,將養殖汙物收集起來,通過發酵後,既產生了沼氣,可以用來作為燃料和照明用,還可作為肥料,而且由於腐熟程度高使肥效更高,糞便等沼氣原料經過發酵後,絕大部分寄生蟲卵被殺死,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染。可謂一舉多得。

五是其他生物處理法。其他的處理汙物的辦法還有很多,比如活性汙泥法、生物膜法等,但這類的處理辦法比較複雜,技術掌握難,投入大,一般來說不適合農村的普通養殖場,但大規模的養殖場還是可以采用的。

22預防農業生產風險,該怎麼做?

農業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弱質產業,承受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壓力。自然風險是指由於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的可能性。而市場風險是指農產品投放市場後能否獲利的不確定性。農業生產周期長、市場信息的不完全不對稱、供給調整滯後於市場需求變化、盲目性的生產、生產經營者缺乏科學決策的知識與能力而導致的失誤等,都會給農民帶來巨大的市場風險。那麼,如何才能有效規避農業生產風險呢?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方法。

農業保險降低意外風險

農業保險是指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中國的農業保險政策性很強,由國家財政部撥出專項補貼資金,通過地方財政配套,對糧食、油料、生豬、奶牛生產保險予以補貼。政策性保險一般由鄉鎮政府組織,農民朋友隻要交少量的保費就能避免生產上的大風險。也有少數幾個保險公司提供商業性的農業保險業務。商業性農業保險,要求投保人投入較高的保費,簽訂嚴格的保險合同,適合風險較大的養殖業投保。

工程措施防範自然風險

一是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參與農田水利建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除了國家對大中型水庫的投資建設外,農民朋友也要積極參與小水利建設,特別是要治理好農村的小塘小河,以便抵抗洪澇災害。同時,要積極參與國家提倡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減輕水土流失;要節約生產用水,適度開采地下水。

二是穩定和提高耕地質量。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自覺地盡量減少化肥、農藥及其他對土壤會產生汙染的生產要素的使用,積極學習生態農業的相關技術,發展生態種植、養殖業,提高耕地質量,降低農業生產風險。

三是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響應政府號召,按科學規律辦事,積極植樹造林,不宜耕作的土地要退耕還林,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就可以減少災害。

農業科學防治病蟲害風險

重大病蟲災害要依靠政府。例如大的蝗蟲災害、稻飛虱、小麥條鏽病等病蟲害,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畜禽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一定要積極配合政府組織的統一防疫行動。發展養殖業的農民朋友,要高度重視疾病預防工作,防患於未然;發展種植業的農民朋友要試試科學的輪作計劃,減少病蟲害的生物基礎。要十分慎重引入外國的品種和不認識的品種,以便有效阻止和控製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入和蔓延。

依托農業合作組織防範市場風險

一方麵,依托農業合作組織,可以通過農業新技術的應用來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包括育種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麵依托農業合作組織獲得真實可靠的農業訂單,減少市場風險。同時,在選擇農業生產項目時,要充分了解市場信息,選準市場前景好的項目,規避市場風險高的農業項目。

23科學使用農業機械,該怎麼做?

農業機械在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防禦自然災害等方麵,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懂得科學選用農業機械對現代農民來說非常重要。

小故事種糧大戶的寶貝疙瘩

劉剛玉是瀘縣的農機大戶,擁有各式各樣的農機10多台,不僅為自己承包的200多畝土地進行機械化種植,還可以通過為別人服務賺錢,每年的純收入超過了30萬元。其實,劉剛玉原來也是傳統農民,麵朝黃土背朝天地幹著傳統的農活,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甚至不夠家庭開銷。2004年他隨村幹部到河南一個村莊考察學習,發現了農業機械的巨大生產能力。從小喜歡搬弄機械的他,回來後,就東借西湊地買了一台收割機,主要向別人提供服務來賺錢。在慢慢地積累了一些資金後,他又逐漸購進了打米機、脫粒機、抽水機等。由於他喜歡鑽研,又虛心學習,所以操作水平比較高,還會維修機械,很快就名聲在外,請他去耕作的農戶越來越多,他的收入也大幅增加。2008年,他又自己承包了200多畝土地,進行機械化種植,由農機專業戶轉變為種糧大戶。現在到劉剛玉的家裏就像到了農機專賣店,院子裏停放著2台收割機、1輛運輸車、4台耕整機,屋裏還有打米機、玉米脫粒機、切藤機、電動風車、抽水機……劉剛玉說現在政策越來越好,光是插秧機補貼就達到了銷售價的70%,他一下子就購買了2台。現在,劉剛玉不僅是縣裏的機械化耕種示範戶,還獲得了省裏的機械耕種能手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