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社會交往要有學問(2)(2 / 3)

(1)火葬:土葬有三廢,廢田地、廢人力、廢財物。入土為安,不如火葬為安。火葬是一種科學處理屍體的方式,具體而言是用火把屍體燒成骨灰,然後安置在骨灰甕中、埋於土中、撒於水中或空中。

(2)追悼會:做道場、辦法事這些舊的習俗,主要弊端是時間長、過程繁瑣,太傷感、傷神、傷身體。追悼會時間短,而且可以委托殯儀館具體操辦,孝家不必勞神費力。開追悼會可以不辦酒席,為自己為客人都節省了一筆開支。

(3)致悼詞:一般要請有威望的人,或者是村幹部致悼詞,鄉下能移風易俗辦喪事,村幹部一定會大力支持的。追悼會上,請來村幹部致悼詞,既是對死者的尊重,也是給孝家增添麵子的事。

(4)孝家致答謝詞:追悼會上,家屬代表要發言,對村幹部和來賓表示感激之情。

28外出走親訪友,該怎麼做?

中國曆來講究禮尚往來,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要訪友作客,做客是一種最常見的交際方式,是人們聯絡感情、擴大信息來源、增進友誼的重要手段。那麼,農民朋友要外出作客時,應該怎麼辦呢?

做客之前要準備

在做客前給主人打個招呼是十分必要的。預先向主人家透露即將來訪的計劃,將給主人預留出相對充裕的時間來收拾、打掃房間,或者是更換掉比較不雅的家居服裝,以整潔的個人儀容和家庭風貌迎接你的到來。在拜訪別人之前最好用電話或短信等方式與主人約好時間,然後依照約定的時間準時赴約。如遇特殊情況,要事先與主人打招呼,重新約定拜訪時間。確定具體時間時,切記客隨主便,以不幹擾主人的生活與休息為原則,避免做不速之客。如果遲到,要進行解釋道歉。除去事先約定的外,一般可在假日的下午或平時的晚飯以後,不宜在早晨和飯前時間去別人家做客。去別人家做客,要搞清與主人的關係,明白怎樣稱呼主人,以便向主人致以問候。

做客過程講禮節

進門前應先按門鈴或是敲門,未經允許,切勿推門而入。雨傘等物,應留在室外或主人指定的地方。進門後,必要時應脫下大衣、帽子、手套,並換著拖鞋,然後在主人指定之處入座,未請坐,不可坐下。見到主人的其他家人或朋友應主動問候,不可不理。作客時,要彬彬有禮、舉止穩重,要尊重主人的規矩和生活習慣。當主人端上糖果糕點、茶水時,應先道謝。然後用雙手去接。交談時,要掌握好時間,了解對方的心情,不能大聲大氣,不要強人所難。離開時要主動告別,不辭而別是極不禮貌的,道別時要向在座的其他人致意,如有新客到來,要等候新客坐穩,方能告辭。坐應講究姿勢,注意適當和自然,坐沒坐相,蹺腿亂抖,就放肆了,主人會難堪。作客交談時不可始終不作聲,也不要時常看手表,或做出心煩意亂的樣子。在主人家不要不拘小節,不經主人允許,不能隨意亂逛、亂翻、亂動擺設和物品,更不能任意開抽屜、櫃子門等。即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如果在親友家用餐,要注意用餐時的禮儀,不能搶先入座,不能先動食品;要請長輩先坐下,長輩動筷後再動筷子,雙肘不能放在桌子上;要小口進食,閉起嘴咀嚼,不要發出聲響來,端碗時不要大把托著。使用公筷母匙,應先用公筷將菜肴夾到自己的碟盤中,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夾菜、舀湯時動作要輕,應先揀離自己最近的菜下筷子,夾菜時不要在碗碟裏亂翻找,不要光夾自己愛吃的菜,夾菜一次不宜過多,不要剛夾一樣菜放於盤中,緊跟著伸筷又夾另一道菜,也不要對菜的味道評頭論足。遇鄰座夾菜要避讓,謹防筷子打架。飯後,坐好略陪大家一會兒,或者說:“我用好了,請慢慢用。”然後再離座去別的房間休息。散席告別時,對主人要說“謝謝”、“再見”,“今天真高興”、“歡迎到我家去”。出門時先讓身份高者、年長者和婦女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