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不要彩禮要技術。在表弟所在的村子,以前結婚娶媳婦都少不了給彩禮和嫁妝,而且有一些農戶不顧對方經濟承受能力向對方提過多的要求。男女雙方見麵,見麵禮至少1000元。贈送的禮金還有講究:1001元(千裏挑一)、888元(發發發)、666元(六六大順)……彩禮費用越漲越高。如今,這些現象有了改變。表弟和小劉姑娘結婚時除了有節製地置辦嫁妝之外,更看重的是科學技術。表弟還專門到城裏買了一些科技書籍以及農業光盤放在新房裏。小劉叔叔送的彩禮就是一台小型播種機。
“我們和城裏人一樣辦婚禮”。婚禮當天,雖然是隆冬季節,新娘依舊像城裏姑娘一樣披上了美麗的婚紗,花車是借的,但也裝扮得很漂亮。表弟的朋友們專門進行了分工,迎親、婚宴、主持,一切都是參照城裏人的搞法,但又比城裏的簡約,還融入了鄉村的傳統禮俗,比如寫對聯、貼剪喜、拜天地等,搞得有聲有色卻又不奢侈。
現代婚禮有講究
婚禮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婚禮籌備。決定婚禮日期、地點及儀式;確定婚禮預算;草擬客人名單;確定伴郎、伴娘;確定婚禮證婚人。
第二:婚禮前準備。發喜帖給親友;電話通知外地親友;確定婚禮當日輔助人員、明確分工(男女雙方協調、爆竹燃放、婚禮簽到,喜糖發放、婚禮現場及婚車、攝影、攝像);結婚物品采購;確定婚禮主持人(或婚慶公司)。
第三:婚禮當天流程。迎新娘,到新娘家,新郎準備好鮮花、紅包,抵達前告知迎親爆竹準備,新郎給女方父母敬茶、合影,出門前新娘向父母告別、新郎向女方父母承諾、女方父母祝福;到新郎家,男方父母準備見麵紅包,新娘給男方父母敬茶、合影;簽到處人員就位,迎賓人員門口就位,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門口迎賓。
第四:婚禮儀式。主持人準備,奏樂,新人入場,主持人介紹,主婚人致詞,新人父母上台,新郎新娘交換戒指,三鞠躬拜謝,婚宴,宴會後給長輩敬茶,鬧洞房。
農村辦婚事要量力而行、移風易俗,那種不顧經濟承受能力的消費不可取。青年結婚,也可以購買一些科普書籍甚至電腦、生產性固定資產等,把有限的資金用於發展生產,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壽慶活動要得體
人們對逢十的生日看得較重,特別是對60、70、80等壽誕看得更重。農村還有“十全為滿、滿則招損”的說法,所以還有許多地方采取虛年做壽的方式。以前,農村為老人慶壽比較慎重,儀式較複雜。比如壽星身著體麵的服裝,接受晚輩的跪拜祝壽;吃長壽麵並擺壽席,宴請親朋好友並接受慶賀;家庭條件好的向村裏各家各戶散發禮物。現在這些禮節慢慢淡化了,一般來說就是宴請親朋好友。鄉下家裏辦壽宴的準備工作,和其他宴會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例如,要確定足夠大的場地,提前備好菜單和酒水,租借餐具桌凳,請好廚師和幫工等等。但還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比如剪貼壽喜字,張貼對聯,準備壽桃或壽麵,時下農村也興吃生日蛋糕,所以也少不得要準備好,同時還要準備好給來祝壽的親朋好友的回贈禮品。
壽慶活動主要是為了通過親朋好友的聚會、祝福,讓壽星高興,發揚尊老的傳統美德,所以不宜過於鋪張浪費、講究排場,隻要讓壽星過得有意義就行,條件允許的家庭還可以通過外出旅遊、到影樓拍照等多種形式讓壽星高興,表達對壽星的祝福。
舉辦喪事宜從簡
家人逝去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農村家庭無論窮富一般都要舉辦隆重的喪事活動悼念死者。傳統的喪事禮俗較為繁瑣,雖然各地喪事禮俗各具特色,但也大同小異,大的環節一般包括:報喪、裝殮、上材、道場、儒禮、上祭、移靈、出殯、下葬等環節。現在,鄉下的喪禮活動提倡移風易俗,簡化傳統的治喪環節,流行以開追悼會的形式辦理喪事。既節約開支,又不勞神費力,開創了時代新潮流。辦理喪事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