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社會交往要有學問(1)(1 / 3)

人是社會的人,與他人交往就像吃飯睡覺一樣重要。但是,與他人打交道,卻不像吃飯睡覺那樣簡單,其中有很大的學問。本章就介紹一些與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交往學問。在發生意外時能迅速切斷電源。

四是電動農機具發生故障,必須檢修,不能帶電作業,同時要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等警告牌,或者派專人看守,以防有人誤將閘刀合上。

五是使用單相電動機的農機具,要安裝低壓觸電保安器,並經常保持靈敏可靠,這樣在發生事故時就能自動斷電。

24發生了家庭矛盾,該怎麼做?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是個特殊的組織,很多事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小小的一個家庭,吵起架來很難說得清道理。那麼,麵對各種難以處理的家庭事務,農民朋友該怎麼辦呢?

小故事和諧的婆媳關係

胡巧英性格直爽,心裏藏不住話,有什麼說什麼,對人和藹可親,是個勤快、好學的人。2006年結婚後就一直和婆婆住一起,從那時起,她和婆婆從來沒有因為生活上的不滿爭吵過。剛結婚那會兒,她見婆婆天天一個人在家悶得慌,她主動邀請鄰居家的老人們來家與婆婆聊聊天或打打小麻將,並將自己新買的小電視機主動放到婆婆房裏,讓老人晚上能看看電視消遣,每逢過年過節胡巧英都會額外給婆婆包個紅包之類的,生日的時候給婆婆做一頓豐盛的生日餐,有空就陪婆婆到集市上轉轉,婆婆生病了,她陪婆婆上醫院,忙裏忙外,照顧得十分體貼。所以,婆婆也很疼媳婦,媳婦想吃什麼,隻要提出來,第二天就會在桌上看到,在外人麵前從來都誇她媳婦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會持家、會做人!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和和美美,年年都被評為村裏的模範家庭。

胡巧英一家是農村家庭的典範,從中可以看出,處理婆媳關係甚至是處理整個家庭關係,都是要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關心的基礎上,隻要溝通順暢,家庭成員之間多尊重,多為其他家庭成員著想,家庭就會和諧,生活就會幸福。

處理家務事是一門大學問

關於處理家庭事務,下麵提幾條小建議供農民朋友參考。

一是大家不要與小家摻和在一起。子女成了家,最好與父母分開,特別是財務管理要各自獨立,各自的家事原則上由雙方獨立做主,父母不要包攬太多太深,不要主動摻和年輕人之間的事情,不要發表強勢的主張,而是讓他們自己逐步成長。作為晚輩,要尊重父母,有事多商量,多向父母請教,有不按父母意願行事的,要做好解釋與溝通。

二是建立家庭成員的共同朋友。家庭中如果上一代與下一代、女方與男方、不同的親友之間有共同的朋友,那麼一旦出現了爭執、矛盾,就可以請共同的朋友作為調解與勸和的人,既然是共同的朋友也就不會偏袒,話也能說在點子上。因此,家庭成員應該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紹給其他家人,讓家人了解朋友,讓朋友了解家人,這樣就形成了維護家庭關係穩定的第三方資源,有利於減少家庭紛爭,促進家庭和諧。

三是婆媳之間多尊重。生活中,婆媳矛盾曾在很多家庭出現。婆媳矛盾一旦形成,家庭不和諧現象就會出現,婆媳矛盾如再繼續發展往往就會引發夫妻之間的婚姻問題。婆媳相處,首先無論是婆婆還是媳婦都要做到尊重對方、多多體諒對方,婆婆不說把兒媳當女兒對待,至少也把兒媳當作半個女兒。其次兒媳也要做到千萬不要去和婆婆爭丈夫的愛,你要知道你的角色就是妻子,絕對做不了他的母親,作為一個兒子他無論多大都需要母愛。還有就是夾在中間的兒子,無論何時在媽媽和媳婦之間都要做質量最好的“潤滑油”,因為你是她們矛盾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一個人,如果你處理不好,就會導致家庭矛盾愈演愈烈,婚姻也會危機重重。

多關心父母是義務

父母之間的爭吵,子女不能完全不管,有些時候父母吵架也是引起子女重視的一種暗號,所以遇到父母吵架時一定要分析他們爭吵的原因。當然,大多數情況下父母之間的拌嘴是不需要幹預的,因為共同生活了一輩子,尤其年老了產生摩擦難以避免。而且有的老人挑起事端的時候純粹是為了調劑生活。另外,父母爭吵隻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可以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爭吵出現衝突,子女還是應該加以幹涉,防止爭吵升級為冷戰甚至暴力。父母出現衝突時,子女可以用一種較為幽默詼諧的方式來協調,說一句玩笑話,淡化一方的缺點或者過失,活躍氣氛,轉移話題,讓氣氛重新變得和睦起來,防止父母長期吵架出現新的問題,尤其是中老年人可能因為情緒激動而出現危險事件。

家庭中也要有信教的自由

在農村,有很多老人是信教的,但晚輩往往看不慣,總是去阻止,容易產生家庭矛盾。其實,宗教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對社會產生著深刻巨大的影響。因此,在理性認識宗教的基礎上,作為兒女,要加強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幫助父母增加對信教的理性認識,消除其對信教的神秘感,消除對信教的錯誤認識,增強抵禦各種反政府、反社會的邪教勢力的滲透,但對於一些迷信活動還是要用科學的道理進行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