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的是稻種,收獲的卻是滿地雜草——中年的老朱是這場悲劇的主角之一。他買的稻種,竟然隻有一半能發芽,意味著他家一半的稻田無苗可栽。據《京華時報》報道,農民老朱承包了60畝稻田,買稻種時他首先想到的是鎮上的種子農藥經銷店店主老梁。他是老梁的老顧客了,前些年在那裏買過兩次種子。於是老朱以每公斤4元的價格從老梁那裏買來250公斤“305”稻種。老梁銷售的稻種比別的地方便宜兩毛錢,也承諾是經過國家認定合格的稻種。買回了稻種,老朱按照往年的經驗“伺候”著這些種子。兩周過去了,秧苗沒“露臉”;又過了幾天,朱立文低下頭仔細觀察時,才零零散散地看到一些苗子。再看看別人家種下的稻種,已全部發芽並長得鬱鬱蔥蔥,跟“305”稻種的出苗情況反差極大。看著這些“不爭氣”的種子,再想想自己的60畝稻田,老朱蒙了。這件倒黴事導致他所承包的60畝稻田中有25畝春季無苗可栽,由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000多元。最後經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檢驗,“305”稻種屬不合格稻種。
老朱的這種遭遇肯定不是個別的現象,相信很多農民都有過這種經曆。那麼,農民朋友怎樣識別假冒偽劣產品呢?
了解假冒偽劣產品的類型與特征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規定,假冒偽劣產品是指那些含有一種或多種可以導致普通大眾誤認的不真實因素的產品。假冒偽劣產品可以分為假冒產品和劣質產品兩種類型。假冒偽劣產品是假冒偽劣的物質產品,不包括精神產品。其特征是:具有不真實性因素和社會危害性。
識別假冒偽劣產品的四個“要注意”
假冒偽劣產品形成的方式五花八門,偽造、冒用他人廠名、廠址或者產品產地的;偽造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有效期、失效日期或者保質期的;應當標明而未標明商品的主要成分和含量的;冒充注冊商標或者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等等。在購買商品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以防上當受騙。
一是要注意認明商標標識。名優商品在包裝上印有商標標識及“注冊”或R字樣。消費者在購買時,應養成注意觀察注冊商標的習慣。
二是要注意包裝印刷質量。名優商品包裝用材比較考究,包裝裝潢圖案印刷清晰、形象逼真、色彩適度、色度較好,而劣假商品,由於使用的多為廢次商標標識或手工印刷,存在顏色不正、走形走版、圖案模糊、封口不齊、裝訂粘歪等現象。
三是要注意包裝上的說明。名優商品包括進口優質商品,均按規定在包裝上標明品名、廠名、廠址、規格型號、成分、標重、出廠日期等說明內容,而假劣商品則常常有意躲避,不標明上述內容,最常見的是無廠名、廠址或隻寫中國製造等。
四是要注意選擇購物場所。正規的大中型商場、超市,有較為嚴格規範的進貨管理製度,在這裏假劣商品可能性較小,出了問題容易得到解決,而一些不正規的商家特別是無照經營者出售的“名優”商品假貨較多,消費者購物時應特別注意。
購買了假冒偽劣商品有辦法
在自己能夠判斷購買的是假冒偽劣商品的情況下,首先應該攜商品和有關票據到商店去交涉,說明情況。一般說,如果你購買商品的時間不長,商店都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修、或換、或退。在交涉過程中,如果櫃台的售貨員不能恰當處理此事,你可向商店負責人反映,如該商店負責人也不能正確處理,您還可找商店的上級主管部門。根據經驗,這樣做以後,一般問題均可得到合理解決。如果與商店交涉無效,向其上級主管部門反映也無用,你可向技術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反映,也可以直接向消費者協會反映。如果你覺得自己受到的損害重大,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通過法律程序解決問題。
41去選購自己滿意的服裝,該怎麼做?
俗話說,佛靠金裝,人靠衣裝,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的農村家庭對於服裝要求也越來越講究。時下,時裝潮流款式層出不窮,日新月異,但服裝產品卻良莠不齊。作為廣大農民朋友也應該掌握一些服裝質量鑒別方法,以便選購自己稱心如意的服裝。
小故事如此概不退貨的店家可惡
案例一:農民朋友李小娜2010年3月初在某商場購買了一件女童裝T恤衫,價格18元,灰色,長袖。購買後給家中7歲孩子穿,可沒有幾天,發現衣服裏層的絨毛都粘在孩子的皮膚上,造成孩子的皮膚過敏瘙癢。李小姐多次就此事聯係該商場要求負責,均以已穿過了為由遭到拒絕。
案例二:胡大嫂2011年1月在某商店購買了一條保暖褲。在2011年2月穿上了保暖褲,卻發現膝蓋和褲襠部位的夾棉都往外掉,胡大嫂認為該保暖褲存在質量問題。2011年2月8日胡大嫂與該店協商,對方稱該保暖褲的問題可能是洗滌不當或者穿衣服時摩擦產生。胡大嫂表示其衣物都是用手洗的,但因難以證實被店家拒絕退換。
案例三:張大爺於2012年12月7日在某服裝店購買了一件價值179元的外套,當時銷售員稱不合適可以拿來換。但2012年12月15日他到該服裝店更換時,對方稱這款衣服沒有貨了,讓張大爺換一件價值139元的毛衣,或者退回100元,張大爺表示不接受。張大爺希望該服裝店退回179元,或者他可以拿這件139元的毛衣,同時要退回40元錢,但被服裝店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