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報紙官方微博的突破、補償和局限(2 / 2)

報紙官方微博對報紙的貼近性補償。首先,這種貼近性補償體現在報紙微博中采用文學化敘事結構的信息,很多都是原創信息,主要集中在早安和晚安問候、健康常識、天氣變化提醒、情感安慰等方麵。其次,報紙官方微博對報紙的貼近性補償,有助於實現對受眾的情感動員。報紙微博的添加圖片和視頻功能豐富了受眾的閱讀體驗,使其更容易被調動和說服。微博的轉發、收藏、讚和評論等功能,增加了報紙媒體和受眾的互動聯係,在表達態度的同時,也投入了一定的情感。

(三)報紙官方微博的局限性

報紙微博的新聞報道框架並不會與母報有本質性的差異,這與報紙微博的原創性有一定的關係。通過對兩家報紙微博的分析可以發現,兩家報紙微博的報道框架主要是民族主義和道德主義,這與兩家報紙本身常用的報道框架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報紙微博不會對自己報紙的立場、視角和規範、習慣提出挑戰。報紙微博雖然會引用或者轉發其他媒體關於同一事件的相關報道,但是在確定主題、關鍵詞使用、材料選擇、情感基調上基本都屬於同一個風格。

通過報紙微博的評論和轉發功能,雖然可以及時看到受眾對事件和報道本身的反饋,但是報紙微博和受眾之間的互動還是有限的。在對微博樣本的研究中,並沒有發現兩家報紙微博對讀者評論的任何回複。《南方周末》微博對陳水總事件的報道下麵近千條評論形成了一個輿論熱窩,言論激進,充斥著懷疑和擔憂,但《南方周末》微博並不回複,像一個巨大的蓋子將這亢奮的情緒緊緊壓住。在這一點上,報紙微博可能並不比貼吧和論壇更能承擔公共領域的功能。

這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更值得分析,報紙官方微博是報紙在不觸動自己的政治傾向和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力圖吸納新媒體力量的一次嚐試,也透露出它的保守、無力和矛盾。

【本文為中國廣播電視協會2011年度學術理論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編號:2011ZGXH032】

參考文獻:

①喻國明:《微博:一種新傳播形態的考察影響力模型和社會性應用》,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年版

②【美】邁克爾·舒德森著,徐桂權譯:《新聞社會學》,華夏出版社,2010年版

③【美】亨利·詹金斯著,杜永明譯:《融合文化:新媒體和舊媒體的衝突地帶》,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④張誌安:《編輯部場域中的新聞生產》,複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⑤潘忠黨:《新聞改革與新聞體製的改造》,《新聞與傳播研究》,1997年第3期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