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視穿越劇發展曆程解析
廣電視聽
作者:馬曉璐
2011年,一種電視劇類型在我國的電視熒幕上激增,並且迅速成為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熱議的話題,這種電視劇類型就是穿越劇。“2011進入‘熒幕穿越年’ 《宮》帶動‘學史熱’”,①“2011成影視圈‘穿越年’ 花費少收視高引投資熱”。②電視穿越劇的出現和演進,在我國電視劇類型的發展過程中有必然性。它是近年來我國電視劇產業化和市場化的結果,也是電視劇類型多樣化的具體表現。對於這樣一種電視劇類型,有必要對其發展脈絡進行梳理。
史前時期
“穿越時空”在我國的小說、電影等文學藝術樣式中並不鮮見。撇開文學作品不談,單就新時期以來的電影作品來說,1989年,由程小東執導,張藝謀、鞏俐主演的影片《古今大戰秦俑情》可謂華語地區穿越題材影視作品的鼻祖。這部影片穿梭於20世紀30年代和2000多年之前的秦朝,以男主角的眼睛透視存在於兩個時空中的“同一個”女人。雖然這部影片在藝術層麵並沒有太多的貢獻,卻為後來的穿越劇提供了某些可供模仿的要素。
在同一時期,國外也有一些“穿越”題材的電影作品出現,與中國不同的是,這些穿越時空的作品通常被稱為“科幻片”,其穿越的年代、穿越的方式和所要表達的主題與我國的影視穿越劇有所不同。例如:我國的影視穿越劇往往講述的是主人公借助簡單的道具“回到過去”,更具有神話色彩,而國外的影視作品所穿越的時間不隻局限於過去,還包括未來,所借助的往往是現代科技,例如“時間機器”。這一時期國外的“科幻片”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環球影視製作的《回到未來》三部曲,它闡述了未來是可以被改變的觀念,並引進了平行宇宙的概念,帶給觀眾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宇宙的時間和空間。國外的同類作品更具有想象力,主題也更有意義,對於我國的影視穿越劇創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萌芽時期
2001年推出的改編自香港武俠小說作家黃易的同名小說《尋秦記》,第一次將穿越劇搬上了電視熒屏。該劇以曆史發展為脈絡,借助穿越到秦朝的男主角的視角,向觀眾展示了嬴政登基、焚書坑儒等一係列曆史事件。作為我國電視穿越劇的開山之作,這部劇從文本本身來講還是可圈可點的,在當代中國文學裏,黃易的《尋秦記》算是影響最大的穿越文學作品。
同樣處在萌芽時期的另一部作品是2002年播出的《穿越時空的愛戀》。與《尋秦記》不同,這部穿越劇所講述的是一個穿越時空的愛情故事,更具有女性文學的色彩。這部劇以明朝曆史上著名的“靖難之變”為切入點,以兩位女主人公穿越到古代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該劇的情節脈絡可以說是後期集中爆發的影視穿越劇的一個模本。
《尋秦記》和《穿越時空的愛戀》作為萌芽時期的代表之作,對於我國電視穿越劇的意義是巨大的。但是,短時間內“穿越劇”這種新的電視劇類型並沒有引起廣泛關注。
發展時期
在《尋秦記》和《穿越時空的愛戀》播出後的幾年裏,我國的影視穿越劇陸續開始出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2003年的《九五至尊》、2004年的《我和僵屍有個約會Ⅲ》和《水滸無間道》,2005年上映的《神話》(電影版),2005年的《我的武林男友》,2007年的《終極一家》,2008年的《魔幻手機》和2009年台灣的《終極三國》。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TVB製作播出的《九五至尊》,這部劇的獨特之處在於比起眾多穿越劇演繹的現代人穿越到古代的故事脈絡,它反其道而行,劇中人物所穿越的時空維度是由古代到現代,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
隨後,2005年由成龍英皇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在全亞洲同步上映的電影《神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新奇大膽貫穿古今的故事脈絡,此片奪人眼球的場景設計和特技也是成功的必要元素,被認為“是一部真正具有各種娛樂元素的商業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