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發展模式研究(1 / 2)

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發展模式研究

廣電視聽

作者:楊慶國 晏婷婷

廣播影視是版權密集型行業,版權是廣播影視產業化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核心要素,推進數字時代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的發展,將有利於增強廣播影視企業活力、產業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

2003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表了《版權相關產業經濟貢獻調查指南》,列出了四個產業組:核心版權產業、相互依賴性版權產業、部分版權產業和非專門支持性產業。①廣播影視產業屬於核心版權產業的範疇。在WIPO分類標準基礎上,分類如下:

1.核心版權產業。新聞、音樂、電影與錄像、廣播電視、攝影、廣告服務、廣播影視版權集體協會組織。

2.部分版權產業。服裝、紡織品與鞋類、珠寶與錢幣、其他工藝品、家具、家用物品、瓷器及玻璃、牆紙與地毯、玩具與遊戲、建築、工程、測量、室內設計、博物館。

3.相互依存的版權產業。電視機、收音機、錄像機、CD播放機、DVD播放機、磁帶播放機、電子遊戲設備以及其他類似設備、計算機和有關設備、照相機和電影攝影器材、空白錄音介質。

4.非專用支持產業。發行廣播影視版權產品的一般批發與零售、電信業、互聯網信息服務。②

數字時代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的發展模式

1.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產業間邊界日益模糊,形成了產業融合。③

首先,廣播影視與互聯網、通信等版權相關產業的技術融合,為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版權轉化和價值拓展提供了技術可能。近幾年,移動電視、手機電視、IPTV、視音頻網站等新影視媒體迅速發展,為廣播影視機構的市場開拓和版權資源的深度開發提供了機會。

其次,提升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間的產業鏈融合,加大廣播影視與電信、互聯網、遊戲、動漫、數字出版、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的對接與延伸。製作出適應新興產業自身特點、滿足用戶需求相關版權與其進行有效對接和多元轉化,從而實現版權的價值延伸,已成為數字時代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發展最能直接、有效獲利的發展模式。

第三,加大廣播影視行業內版權相關產業的重組與配合,促進技術開發商、內容集成商、渠道提供商、平台運營商和終端生產商在技術、產品、平台、市場等相關產業的融合與價值延伸。

2.版權貿易平台化模式

版權產業的產業鏈主要分為生產、交易、使用和保護四大環節,而版權交易則是實現版權產品價值增值的最重要環節。目前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發展的瓶頸,就在於市場交易渠道不暢、產業鏈上下遊之間的信息不對稱。④版權貿易平台化模式,能有效地解決貿易過程中渠道缺失、交易零散等問題。近幾年,我國專業化的電視版權貿易平台漸成規模,如中國國際影視節目展、上海電視節和四川電視節等電視節目版權交易平台,交易規模逐年擴大。一些綜合性的版權貿易渠道也不斷拓展:北京、上海先後成立了包括版權交易中心、版權糾紛調解中心、版權保護國際論壇等綜合性公共服務平台,各地也紛紛成立了文化產權交易所,大大推動了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的發展。

3.立體化全版權開發模式

廣播影視版權相關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產業鏈不完善,在廣播影視作品播出獲得社會影響力之後,沒有及時趁勢開發衍生品市場,從而造成版權資源浪費。對比廣播影視產業發達的西方國家,廣播影視作品放映和播出的費用隻占收入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來自衍生品市場的深度開發。通過科學的、係統化的版權管理和市場化運作,對版權資源進行立體化的全版權開發。如美國迪斯尼的“輪次收入”模式⑤:電影票房收入是第一輪收入;發行錄像帶、DVD是第二輪收入;迪斯尼主題公園的推廣是第三輪收入;特許經營和品牌專賣是第四輪收入;通過電視媒體獲取最後一輪收入。據統計,在迪斯尼的全部收入中,電影發行加上後續的電影和電視收入隻占30%,主題公園的收入占20%,其餘的50%則全部來自品牌銷售。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