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視節目主持人形象建構的傳播策略(2 / 3)

(二)契合節目定位

主持人形象建構要與節目的基本定位契合,不同節目的風格,必然會影響甚至決定著節目主持人的形象定位。中央電視台軍事農業頻道的《鄉約》是一檔服務“三農”的社會生活類節目,主持人肖東坡與嘉賓、觀眾的關係親如鄉鄰,水乳交融,語言生活化、鄉土味濃鬱、服飾簡單樸實,與欄目定位、傳播對象充分貼合。河北衛視方瓊、程成主持的《家政女皇》節目,定位為生活服務唱主角,綜藝娛樂來配戲,方瓊和程成搭檔主持,他們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主持方式符合該節目輕鬆詼諧的風格,主持人的形象包裝與節目定位有機契合,也為觀眾所接受和喜歡。

(三)滿足受眾期待

現在,受眾地位不斷提升,這對於主持人形象建構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主持人形象建構要把受眾的審美期待作為主要參照基準之一,做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同時,主持人形象建構要明確節目主持人與受眾的傳受關係是辯證統一的,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保持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受眾的認知能力在傳媒引導下得到提升和豐富,主持人的形象因受眾的審美期待而不斷得到重塑與完善。

電視節目主持人形象建構的傳播策略

主持人的形象建構不僅直接表達著一檔節目、一個頻道整體形象的傳播理念、美學意識,同時也直接影響受眾的審美期待和情感認同。電視節目主持人形象建構應遵循新聞傳播的規律,在文化自覺的養成、個性魅力的培育、品牌形象的打造、社會責任的擔當方麵進行謀劃與發展。

(一)文化自覺的養成

文化自覺是費孝通先生較早提出的,仲呈祥認為,“文化自覺就是要自覺意識到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意識到文化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意識到文化建設必須著眼於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③

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文化自覺,就是要充分認識到主持人在文化傳播中的核心作用,做到一方麵讓文化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另一方麵讓文化起到燈塔和航標的作用。

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文化素養以及由此所生發出的人文關懷、人文精神,是受眾衡量主持人形象建構的重要尺度。張頌說過:“語言傳播,歸根到底,是一種人文精神的終極關懷,永遠脫離不了創造美的規律,早一天認識到這一點,早一天解決這一問題,便早一天由自在進入自覺。”④趙忠祥也說過:“我們在為受眾服務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住一點,要用你的高文化品位來引導受眾。”⑤

(二)個性魅力的培育

個性化是優化傳播的手段、策略。河北農民頻道的《三農最前線》是一檔以農民為服務對象的新聞資訊欄目,通過“大時代小人物、大現象小事件、大事件小角度、大政策小生活”的敘事方式,以平民化的視角說新聞、傳播資訊。“蘇老三”(原名蘇明山)專長體驗式報道,真摯、樸實,在河北廣大農民朋友中深受歡迎。欄目把記者“蘇老三”培養成主持人,進而由一名主持人提升為一個品牌,“有事找老三、老三在身邊”,提高了欄目的知名度、美譽度。“因為優秀的主持人比一般人更有吸引力,他們傳達的信息、情感和思想更有可信度,更具感召力。”⑥

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根據不同的節目類型、節目定位、節目風格,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特色,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表達。2012年,中央電視台《新聞1+1》推出《奧運1+1》、《“十八大”觀察》特別節目。這兩檔節目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新聞主播歐陽夏丹和評論員白岩鬆的搭檔組合,歐陽夏丹知性清新,白岩鬆沉穩睿智,讓節目顯得既穩重又活潑。歐陽夏丹自然親切、白岩鬆真實鮮活,兩人配合默契,對即興口語的準確把握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