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態”廣播新聞連線報道運用研究
廣電視聽
作者:王梅
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為廣播插上了翅膀,連線報道就是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連線報道極大凸顯了廣播媒體“時空跨越”的傳播優勢,實現了“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等新聞理念的回歸。現在,以連線報道為主要報道手段的固定新聞節目形態隨處可見。但最初連線報道大部分出現在“非常態”的新聞直播單元中,日常新聞單元中極少有連線,不成規模。所謂“非常態”新聞直播單元,是指對於難得一遇但能夠引起廣泛社會關注、影響重大的新聞事件,在必須報道的情況下,經台領導決定打破原先固定節目設置,臨時開辟時段進行連線插播的新聞節目。因此,在這樣不經常發生的新聞直播單元裏,連線被當作了一種“非常態”的新聞報道手段。
“非常態”廣播新聞連線報道在實踐領域出現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海外媒體就開始利用衛星傳輸手段(SNG)進行異地連線報道。我國廣播電視在上世紀90年代初也開始大量使用連線報道。從技術角度我們可將連線分為普通電話、可視電話、海事電話、微波電話、衛星電話、網絡等。目前廣播中運用較多的是普通電話連線。
連線報道質與量的發展與直播繁榮密切相關。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珠江台改革”,“直播熱潮”席卷整個廣播界,廣播新聞報道也開辟了新的運作空間——即時傳播。作為直播高級形態之一的“多點同步報道”就是現在連線報道最初的形態。
多點同步報道在國內首次出現是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由於當時沒有事先購買通信線路和機位,中央台報道組隻能依靠新聞中心的通信設施向後方傳遞新聞,前方報道組一時不知所措。這時,有關人士提醒:可以租用無線電話,既可以進行通信聯絡,也可以發文字傳真。當時無線電話剛剛問世,隻有少數用來做采訪報道。在這次奧運會的整個比賽期間,前方記者靠手機來傳稿、報新聞,還進行10分鍾的跳水決賽轉播。張山獲得冠軍後,前方記者用手機播出張山的現場談話,這是第一次用手機現場播報的新聞。”①
四年之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也將連線報道運用得很好。“為及時全麵播報賽況,報道組把實況轉播的技能和現代通信手段結合起來,6名記者分散在各個賽場,按照後方主持人的要求,分別報道各賽場實況,使現場播報迅速生動地傳達到聽眾的耳中。”②這是中國廣播史上在重大體育比賽中第一次“多點直播”,也是第一次用這種特殊的實況轉播方式對賽事進行全麵報道。這讓廣播人充分認識到了直播中連線的重要性。
最初,連線報道出現在“非常態”大型新聞直播單元中,成為重大主題性事件和重大突發性事件直播報道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連線這時還多被人認為是一種技術手段,並非一種獨立的節目形態。
(一)重大主題性事件
主題性報道“依托的事實不是單一獨立的事件,而是時空交錯、繁雜無序、豐富多元的新聞事實素材的‘富礦’”。連線報道在其中多層麵、多角度地展現事實的多元,成為開鑿“信息富礦”的有力武器。
1.體育類。上麵提到電話連線報道最初就誕生於體育賽事中。自1992年起連線就被廣泛應用到這類主題事件報道中。通過衛星光纜、電話等通信技術傳輸信號,受眾可以在遠離賽場的地方輕鬆獲知比賽進展,而且賽場上人們的助威聲、呐喊聲等現場音響也得以真實傳遞,讓聽眾在千裏之外也能感受到賽場氣氛。
2.節慶類。例如,1999年12月19日12:15起到20日16:20止,中央電視台在澳門回歸盛況的直播報道中,共做了5場現場直播報道:江澤民主席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抵達澳門國際機場、中葡兩國政府澳門政權交接儀式、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慶祝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慶祝澳門回歸招待會。每場現場直播中都有電話連線實地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