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音樂之聲”微電台媒介生態位探析
廣電視聽
作者:吳昀 張梵晞
媒介生態學和媒介生態位理論
媒介生態學是傳播學與生態學之間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大眾傳播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而媒介生態位理論則是媒介生態學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媒介生態位”將不同媒介視為不同種群,用n維參數來描述媒介的生存狀況。在學界構建的媒介生態位的眾多維度中,邵培仁提出的媒介時間生態位、空間生態位、功能生態位和營養生態位被研究者普遍采用。本文也采用“時間、空間、功能、營養”四維度的生態位設定進行分析。
為了適應各自的生態環境,不同媒介往往采取不同的生態位策略。根據對資源的不同利用方式,生態位策略可分為“泛化生態位(Generalization Niche)”與“特化生態位(Specialization Niche)”兩種類型。泛化生態位的媒介資源特化程度較低,可以占據較寬泛的生態空間;特化生態位的媒介定位窄小清晰,不占據大眾市場而占據細分市場。因此,考察媒介的生態位特征,有利於判斷媒介所處的環境,為其製定發展戰略提供幫助。
“音樂之聲”微電台的媒介生態位特征
新浪微電台於2011年5月推出。截至2013年10日,已有444家電台,3560位DJ入駐。入駐電台中,22家為網絡電台,422家為傳統電台。有學者稱,經過將近兩年的發展,微電台的覆蓋麵越來越大,影響力越來越深,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成了廣播電台的新寵兒。
在新浪微電台排行榜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音樂之聲”常年位居前三強。以“音樂之聲”為代表的音樂類頻率,也比新聞、交通等頻率更適合網絡收聽。分析“音樂之聲”微電台的媒介生態位,能較準確地反映微電台——這種新媒體廣播的生存狀況。
1.時間生態位特征:線性收聽,延續傳統。在播送廣播節目時,“音樂之聲”微電台沒有提供搜索、延時點播或回放功能,而是按每日安排好的節目單順序播出。因為,受眾隻能在固定時間收聽固定節目。這表明“音樂之聲”在網絡環境中使用了傳統的時間生態位定位——線性播送節目,聽眾按時收聽。
2.空間生態位特征:渠道有限,有待拓展。媒介的空間生態位指特定媒介側重於在什麼空間環境下傳播信息。“音樂之聲”微電台在智能手機上實現了流暢播出,使其可以基於移動網絡開展高度靈活的業務。理論上,“音樂之聲”微電台的空間生態位十分寬廣。然而,微電台在移動狀態下的流暢播出需要強大的網絡及流量支撐,目前占74%市場份額的2G手機網絡無法滿足微電台的播出需要;其次,一些偏遠地區尚未覆蓋網絡。因此,目前“音樂之聲”微電台空間生態位為“有高速網絡覆蓋的室內環境”。這也就將微電台的空間限製在了“書桌茶幾上,客廳臥室中”,失去了廣播“移動性強、伴隨性強”的優勢,更失去了車上收聽的藍海市場。
3.功能生態位特征:功能多元,未被利用。媒介的功能生態位指媒介所能提供的功能,並集中體現在其傳播的信息屬性中。“音樂之聲”微電台具備兩種功能:播送節目、在線互動。在播送節目時,“音樂之聲”的播放流暢,音質清晰,但缺少點播、回放、收藏的功能,無法滿足網絡用戶自主選擇的要求;在線互動方麵,“音樂之聲”同樣難言優秀。筆者統計了自2013年9月27日至10月6日這10天“邊聽邊聊聊吧”中的聽眾留言,95%以上都沒有得到回複。可見,雖然微電台平台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手段,但“音樂之聲”並未加以利用。因此,目前的“音樂之聲”微電台功能生態位為“收聽在線廣播”,與傳統的網絡廣播並無本質區別。
4.營養生態位特征:資源豐富、有待開發。媒介所能夠獲得的資源構成了媒介的營養生態。受眾資源、資金資源是營養生態位上最重要的兩項指標。“音樂之聲”微電台的受眾資源取決於使用微博、網絡音樂服務的網民的數量。微博用戶具有“精英群體比重大、年輕群體比重大、輿論領袖群體比重大”的特點,是“最優質的中國網民”。而“音樂之聲”的受眾定位是具有高學曆、高收入、高消費特征的群體,與微博的受眾群符合度較高。資金方麵,“音樂之聲”微電台坐擁“音樂之聲”的品牌優勢與渠道優勢。在微博平台的支持下,可以開展異業合作、正版音樂售賣、廣告植入、流量引導等營銷活動,有著良好的盈利預期。在營養生態位上,有一片肥沃的處女地等待著“音樂之聲”微電台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