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日電視在新媒體時代的探索(1 / 2)

韓日電視在新媒體時代的探索

國際媒介

作者:丁一 劉峰

“新媒體時代的競爭對於電視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隻有跟上新技術條件下媒體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充分借鑒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經驗,電視媒體才能從容地應對挑戰,實現新的發展。”①韓日兩國作為中國的近鄰,其電視產業在應對新媒體挑戰方麵做出的努力值得我們借鑒。

韓國電視應對新媒體挑戰的探索

韓日兩國的電視媒體發展有著顯著的不同,日本電視媒體起步很早,發展程度較高,而韓國電視媒體早期施行的是公共廣播體製。上世紀90年代為了應對入世需要,韓國開始了對國內媒體管理體製的變革。1995年入世後允許外國媒體進入,韓國公共電視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進行了一係列改革,私營電視台也迅速發展起來。

韓國一直注重推進新媒體方麵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國家多次出台相關的促進政策與法規,不斷加大支持力度。韓國是世界上手機3G業務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隨著全國網絡的升級換代,具備Web2.0特征的移動互聯成為許多用戶的選擇。基本的應用從最初的音樂下載、新聞資訊發展到多媒體播放、無線社區,移動平台上遊戲、視頻、購物的發展也引人關注,數字新媒體應用層出不窮。韓國電視媒體所麵臨的競爭環境是異常激烈的,不過其媒體體製靈活、思路先進,他們麵對新媒體的挑戰做出了迅速的反應,探索出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創新方式。

韓國媒體的激烈競爭首先體現在新聞報道方麵,KBS、MBC、SBS三家最主要的電視媒體占據著主導地位,並且其影響力與報紙、門戶網站相比,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另外,幾家電視台憑借娛樂節目、影視劇集的製作,大大提升了影響力。三家電視台很早就發現了數字媒體的發展趨勢,並且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比如韓國規模最大的電視台KBS早在1997年就開設了官方網站,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年中陸續開設了多種語言頁麵,按照國際化的思路進行了全麵的部署,正如韓國記者協會主席樸鍾律在接受采訪時說的:“在韓國,媒體對互聯網的掌控能力決定了其未來的競爭力。”②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Naver、paran、nate為代表的一批門戶網站成長起來,目前在韓國國內的多項調查當中,幾大門戶網站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幾家主要的報紙,並且在一些指標上麵超過了三大電視台。同時,移動終端的發展也開始獲得廣泛的關注,韓國實力強勁的報業集團為了應對挑戰,不僅加強了官網建設,還在部署建立自己的電視台,通過業務擴展和轉型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這又使傳統電視媒體所麵臨的媒體競爭環境更為複雜。

為此,電視台更加重視官網的內容編輯策略,根據受眾的接受習慣調整網頁的編排,報道方麵注重內容和視角的豐富性,重視言論與觀點的體現,並增強新聞的交互性,注重在網民提供的線索中挖掘有價值的新聞。娛樂節目和影視劇方麵更是各顯神通,各大電視台紛紛發揮自己的強項,挖掘高水平的藝人資源,創新節目形式,打造更為時尚的文藝類節目,這既是韓國電視媒體的一個特色,也是其多年來形成的一個優勢。

“韓劇王國”MBC的創新探索

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是韓國三大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1年,分支機構遍及全國,節目類型豐富,在新聞、紀錄、綜藝等各方麵都有很強的實力,有“韓劇王國”之稱。其產品出口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影視劇集的生產特別突出,《大長今》、《我的名字叫金三順》等熱播連續劇都是MBC出品的。麵對新媒體的挑戰,MBC作出了一係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MBC為了在新媒體時代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保持並提高自己的影響力,更加注重按照Web2.0時代的媒體特征進行電視節目的生產與傳播,以觀眾為中心增強服務性,成立專門部門研究、分析觀眾特征及需求,在各類節目中體現互動性與個性化,比如在重要新聞事件、比賽的報道中對觀眾的觀點和言論予以更多的體現。同時,根據不同新媒體的特性、基於多方的合作,推出了多種新型的服務模式,在內容傳播方麵不僅依托有線、衛星、VOD等傳統的免費播出渠道,而且通過網絡、手機等數字平台開發多樣化的傳播方式,比如早在2004年,《大長今》製作完成後就同時推出了網絡和手機版本,吸引了大量年輕收視群體,大大提高了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