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701-762)字太白,涼武昭王九世孫,蜀人。天才奇特,遊長安,賀知章見其文曰:“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論當世事,詔供奉翰林,眷遇甚優。因忤楊貴妃,放還。永王璘迫致之府,璘起兵,白逃回。坐璘府僚當誅。先是嚐救郭子儀,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詔長流夜郎,赦還。客當塗令李陽冰所。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太白詩縱橫變化,淩雲百代,所謂天授,非人可及。集中“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淩滄洲”二語,惟太自足以當之。王士禎謂:七言歌行子美似《史記》,太白似《莊子》。供奉斷句尤妙絕古今,別有天地。子美每飯不忘君國,太白亦然。特天性不羈,故放浪於詩酒間,其憂時傷亂之心,實與少陵無異也。安得徒以詩人目之?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①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②,蒼蒼橫翠微③。相攜及田家④,童稚開荊扉⑤。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⑥。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⑦。長歌吟鬆風⑧,曲盡河星稀。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⑨。
【注釋】①終南山:即秦嶺,在今西安市南,唐時士子多隱居於此山。過:拜訪。斛(hú)斯山人:複姓斛斯的一位隱士。 ②卻顧:回頭望。所來徑:下山的小路。 ③翠微:青翠的山坡。④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指斛斯山人家。⑤荊扉:荊條編紮的柴門。⑥青蘿:攀纏在樹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⑦揮:舉杯。⑧鬆風:古樂府琴曲名,即《風入鬆曲》,此處也有歌聲隨風而入鬆林的意思。 山林。⑨忘機:忘記世間的投機巧詐。
【譯詩】暮色蒼茫,走過碧綠的青山腳下,明月隨我加快步伐。回首環望走過的山間小道,鬱鬱蔥蔥的林間,青翠掩映,雲霧彌漫。我與友人攜手來到田家,幼稚的小童為我們打開柴門。藤蔓懸吊輕拂衣裳。有幸找到這樣好的休閑之地,共同舉杯暢飲美酒。乘著酒興放聲高歌,歌聲隨風飄入森林。更闌夜深群星漸隱,興致才減歌盡曲終。在這欲醉非醉舒暢快樂的時刻,我們都忘卻了世間的巧詐煩擾。
【賞析】這是首描寫暮色月夜與友人同歸的田園詩。沿途青幽旖旎的山色,友人清風優雅的居所,以及到友人家受到的禮遇,使詩人在酣飲放歌時,陶醉在一種無拘無束、心情飄然的境況中。當時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雖不能說春風得意,卻也灑脫無拘。這首到終南山訪友詩,筆出自然,格調明快,簡練準確,情景交融,將自然景色與飲酒放歌的情景躍然字裏行間,充滿了濃鬱的田園詩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