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茗聚本軒
榮譽榜
作者:陳誌芳 何成保
潘彼超教授 是一位熱心傳播中華茶文化的愛茶之人。幾十年品茗說茶,讓他深諳茶理,癡迷茶韻,自然地成為了茶文化的弘揚者、茶道研究的愛好者。獨立創業的這段日子裏,他就一直為此奔忙,成立社團、開辦茶坊、舉行比賽、走進社區,忙得不亦樂乎,可以說,傾注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他說他有一個目標:做一品好茶。
做茶:瑞草聚本軒
潘彼超教授指著國茗軒的產品說,“看,每一種茶上麵都有‘國茗軒’的標識,我擔保是正規的,(消費者如果發現)任何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國茗軒全名為“國茗軒茶坊有限公司”,以經營中國地域名優茶葉為主,泡茶器皿、綠色保健食品為輔,創於2003年3月,是潘彼超教授用心血鑄就的一大成果。它的誕生,寄寓了潘彼超教授的願景:這個茶坊會是國家好茶的所在地,國際好茶的所在地。
實際上,無須潘彼超教授以名字作保,或官方或民間的認可,已讓人們倍添信心:除基本的食品生產許可證以外,該司產品通過了政府簽發的“ISO9001”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產品認證,其中“布朗王”青餅獲首屆廣州茶葉購物節茶王獎,“一品普洱”獲首屆廣州茶葉購物節金獎,“易武之春”和“老板普洱”獲第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茶博會金獎,業界榮譽不勝枚舉。
這是潘彼超教授與合作夥伴雲南一品堂茶業有限公司聯手取得的成果——成立國茗軒的十年間,為一步步地接近自己設立的願景,潘彼超教授一直在四處走訪,尋找代表性的好茶,預進行開發和推廣。深圳、上海、江西、廣西等多個省市,他都曾實地考察、交流。盡管路途曲折,也曾“交過學費”,但他始終堅持,“隻要對方願意,我們就可一起做茶。”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雲南一品堂有限公司終於與他達成合作意向,使之踏出關鍵性的第一步。
雲南一品堂有限公司的重點打造對象是普洱茶,所以,潘彼超教授的目標是做“一品普洱”,為此,他特地獻詩一首,表明心誌,“國茗何處覓,瑞草聚本軒,一品普洱茶,佳茗集此堂”。躋身“一品”行列成為茶中“佳茗”,必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真正做起來,潘彼超教授還得付出一定的努力。
尤其對待製作工藝,他就特別重視。“必須采用正規的模具;每一個加工環節都要把握適度、控製得當,以便實現工藝的最大發揮。每個人的方法不同,但未來,我們希望的方向是讓傳統的製作方法與現代的製作方法相結合。”他每年還會組織員工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專業能力,以嚴格按照要求,安全、標凖化地生產好茶。這其中,就有一個好茶的概念和一個“三心二意”的說法。
“好茶是什麼?價格不太貴是一個標凖,良好的製作材料上又是一個。而三心兩意呢?就是讓顧客買得安心、放心、開心,買得滿意、樂意。”潘彼超教授欣然解釋道。或許,不難猜想,正是憑著這樣一份熱忱的追求,才讓“國茗軒”與“一品堂”的合作日益緊密,發展日漸壯大,成為普洱茶行業首家獲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單位,現僅在香港就開設了八處分店或專櫃。
不過,潘彼超教授說,“我並不希望產品馬上給我帶來盈利,我更希望從中帶出教育意義,博得更多人的參與。”此話所言非虛,多年來,他一邊精益求精地研習茶道,一邊則想方設法地推廣茶藝。2011年,他就創辦了國茗軒杯——中華茶藝比賽,使之成為了愛好者們的一次交流盛會。如今,第二屆比賽亦已在緊鑼密鼓地籌措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