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前麵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了各種森林植被類型,如溫帶地區的落葉林、寒帶地區的泰加林和熱帶地區的雨林等。顯而易見,森林植被分布與地理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尤其是氣候和地貌在全球範圍內的分異極其深刻地影響著森林植被的類型及其分布。氣候資源中又以水分因子和溫度因子與植被分布的關係最為密切。
氣候特征決定了區域植被類型的基本特征。因此,與全球氣候分布格局相對應,地球表麵不同的區域分布著具有不同特征的植被類型。全球植被類型的分布格局。
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報道,2000年世界森林麵積為38.69×108公頃。其中,歐洲(包括俄羅斯)的森林麵積最大,為10.39×108公頃,占世界森林麵積的27%,居世界首位;第二位是南美洲,森林麵積為8.86×108公頃,占23%;第三位是非洲,森林麵積為6.50×108公頃,占17%;北美洲和中美洲居第四位,森林麵積為5.49×108公頃,占14%;亞洲森林麵積稍小於北美洲和中美洲,為5.48×108公頃,占14%,居世界第五位;第六位是大洋洲,森林麵積為1.98×108公頃,占5%。就森林覆蓋率而言,從高到低依次為南美洲、歐洲、北美洲和中美洲、大洋洲、亞洲,森林覆蓋率分別為51%、46%、26%、23%、22%和18%。
從生態地區分布來看,熱帶地區森林麵積最大,為18.18×108公頃,占世界森林總麵積的47%;寒溫帶針葉林麵積為12.77×108公頃,占33%;溫帶森林麵積為4.26×108公頃,占11%;亞熱帶森林麵積最小,為3.48×108公頃,僅為全球森林總麵積的9%。
下麵將以大的氣候帶為單位,對熱帶雨林、北方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及常綠闊葉林等地球上主要的森林類型及它們的分布情況進行概略介紹。
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在赤道帶有廣泛的分布,集中的分布區域包括美洲熱帶雨林區、印度—馬來雨林區和非洲熱帶雨林區。
熱帶雨林分布區的氣候具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征,一是高溫,另一個是高濕。這種氣候條件下,植被最明顯的特點是物種多樣性高,層次複雜,生物量大。科特迪瓦有樹種600多種,馬來亞樹種超過2000種,亞馬孫樹木平均密度為423株/公頃,分屬於87個種,印度馬來地區也達到200多種/公頃。
熱帶雨林是常綠的、具濕生特性,至少有30米高,但通常會更高些,富於粗莖藤本。木本和草本的附生植物均多,或通常主要是由較少或無芽體保護的常綠樹組成,無寒冷亦無幹旱幹擾,真正常綠,個別植物僅短期無葉,但非同時無葉,大多數種類的葉子具滴水尖。
典型的熱帶雨林主要限於赤道氣候帶,其範圍大致是在赤道兩側10°範圍內,但是,熱帶多雨氣候並不能圍著赤道形成一個連續的帶,而在某些部位被截斷了,因而,熱帶雨林也就不能圍著赤道形成一個連續分布帶,但在某些地區則又超出了赤道多雨氣候帶的範圍。在幾內亞、印度、東南亞等具有潮濕季風的區域,隻在夏天顯示出一個發展特別好的雨量高峰,並有一個短暫的幹燥期或甚至是幹旱期,但植被依然由雨林組成,雖然落葉和開花明顯地與這個特殊季節有關。這類熱帶雨林可稱為季節性雨林。同時,東南信風是潮濕的,它使巴西東部、馬達加斯加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從赤道到20°,甚至超出這個範圍,形成雨林氣候並分布著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分布在赤道及其兩側的濕潤區域,是目前地球上麵積最大、對維持人類生存環境起作用最大的森林生態係統。據美國生態學家估算,熱帶雨林麵積近1700×104公頃,約占地球上現存森林麵積的一半。它主要分布在三個區域:一是南美洲的亞馬孫盆地,二是非洲的剛果盆地,三是東南亞一些島嶼,往北可伸入我國西雙版納與海南島南部。世界上的熱帶雨林分成三大群係類型,即印度馬來雨林群係、非洲雨林群係和美洲雨林群係。
熱帶雨林區多終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為25℃~30℃,年溫差小,平均為1℃~6℃,月平均溫度多高於20℃,日溫差和日濕差比月溫差和月濕差大得多;年降水量高,平均為2000~4000毫米,全年均勻分布,無明顯旱季。
熱帶雨林的典型土壤帶是赤道棕色黏土(鐵鋁土熱帶紅壤),土壤營養成分貧瘠,腐殖質含量往往很低,並隻局限於上層,缺乏鹽基也缺乏植物養料,土壤呈酸性,pH值為4.5~5.5。森林所需要的全部營養成分幾乎貯備在地上植物中,每年都有一部分植物死去,並很快礦質化,所釋放的營養元素直接被根係再次吸收,形成一個幾乎封閉的循環係統。
熱帶雨林有著很鮮明的特征。熱帶雨林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具有異常豐富的植物種類,區係植物的多種多樣性,以及它在顯花植物種類上的繁多。植物種類繁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具有適於植物種迅速發展的條件,特別是四季都適合於植物生長和繁殖的氣候。據統計,組成熱帶雨林的高等植物在45000種以上,而且絕大部分是木本的。如馬來半島一地就有喬木9000種。除喬木外,熱帶雨林中還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