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是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的過渡森林類型,在我國亞熱帶地區有著廣泛的分布。該森林群落內物種豐富,結構複雜,所以優勢樹種不明顯。亞熱帶地區也有明顯的季相變化,主要是在秋冬氣候變幹、變冷,相對比較高大的並處於林冠上層的落葉樹種此時葉片脫落。第二或者第三亞層的常綠樹種比較耐寒,有時林分內的常綠樹種的成分增多,樹木較高,形成較典型的常綠與落葉樹種的混交林。組成常綠、落葉闊葉林的主要樹種有:苦櫧、青岡、冬青、石楠等。該森林群落保存有很多重要的珍貴稀有樹種,很多是第三紀孑遺物種,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如珙桐、連香樹、水青樹、鍾萼木和杜仲等。
常綠闊葉林
該植被的分布區氣候溫暖,四季分明,夏季高溫潮濕,冬季降水較少。是我國亞熱帶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森林類型,林木個體高大,森林外貌舊季常綠,林冠整齊一致。殼鬥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等是最基本的組成成分,也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優勢種和特征種。在森林群落組成上,更趨於向南分布的水熱條件越好,樹種組成越是以栲屬和石櫟屬為主;在偏濕的生境條件下,樟科中厚殼桂屬的種類更為豐富。常綠闊葉林樹木葉片多革質、表麵有光澤,葉片排列方向垂直於陽光,故又有照葉林之稱。
熱帶季雨林和雨林
本地帶的範圍為滇南、粵桂沿海、海南島及南海諸島、粵閩沿海、台灣及附近島嶼等地區。約占全國總土地麵積的3%,是比較小的一個森林地帶。這一地帶地貌複雜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間有盆地、穀地、台地、平原。西部屬雲貴高原南沿,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山地海拔多在1000~1500米,少數在2000米以上。中部多低山丘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少數山峰超過1000米,一般為300~800米。海南島的中部為山地,向四周依次為丘陵、平原和濱海沙灘。台灣島有五條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的平行山脈,高峰綿亙,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
本地帶為中國緯度最低的地區,屬於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冬暖、夏長,平原地區年平均氣溫20℃~26.5℃,極有利於植物生長。但因地勢高低不同,山地氣溫垂直差異較大。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冬季可見皚皚白雪。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台灣山地有相當一部分地區在3000毫米以上。土壤缺鹽基物質,呈酸性反應,富鋁化作用較強。地帶性土壤由南到北主要為磚紅壤、赤紅壤,其次為紅壤、黃壤(包括黃棕壤)、石灰土、磷質石灰土。
本地帶的植物種類最為豐富,其中,高等植物就有7000種以上。在高等植物中,其它地帶沒有的特有種也很多,僅海南島就有500多種,西雙版納有300多種,更有不少是國家保護的珍貴稀有植物。森林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雨林和赤道熱帶常綠林。
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分布在台灣北部、閩、粵、桂沿海山地、丘陵,桂西南喀斯特地區和滇東南。森林植被以殼鬥科、樟科、金縷梅科、山茶科為主;還有藤黃科、蕃荔枝科、桃金娘科、大戟科、桑科、橄欖科、棕櫚科、紅樹科等。次生植被,東部以馬尾鬆為主;西部以雲南鬆、思茅鬆為主。熱帶季雨林、雨林主要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北的海南島、雷州半島、台灣島的中南部和雲南的南端。植被組成有很多科屬和中南半島、印度、菲律賓等國相同。
植物種類豐富,組成優勢科主要有桑科、桃金娘科、蕃荔枝科、無患子科、大戟科、棕櫚科、梧桐科、豆科、樟科等。熱帶中山以上山峰、山脊上常出現常綠性矮林、灌叢、苔蘚林,以越桔科、杜鵑科、薔薇科57占優勢。在西部滇南地勢較高,山原地貌有眾多縱深切割的河穀,植被垂直帶各類型交錯分布。在南海諸島,由於土壤基質的製約,主要分布以麻瘋桐(避花霜)、草海桐等組成的熱帶珊瑚島常綠林。濱海是沙生植物和紅樹林。在滇南熱帶林保護區內,森林組成種類具有東南亞和印、緬熱帶雨林、季雨林特色。低海拔丘陵的雨林和半常綠季雨林的組成,以常綠性的熱帶科、屬為主。其優勢種類多為豆科、楝科、無患子科、肉豆蔻科、龍腦香科等。
雨林中多典型的東南亞和印、緬地區熱帶雨林的種類。如龍脯香科的雲南龍腦香、羯布羅香、翅果龍腦香、毛坡壘、耀天樹、四數小、番龍眼、千果欖仁、麻楝、八寶樹等。山地常綠闊葉林,以殼鬥科、木蘭科、樟科和茶科為主組成,主要樹種有印栲、刺栲、紅花衙、銀葉栲、滇楠等。山地常綠闊葉林各種類型垂直分布較明顯,東部海拔1500米以上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麵廣,保存較好,由於溫涼、高濕、靜風,林中苔蘚植物發達,故稱“苔蘚林”。主要樹種有瓦山栲、多種木蓮、潤楠等;中部西雙版納海拔1000~1500米山地,則以刺栲、紅木荷等為主組成的常綠闊葉林,分布麵積廣,其中猛海地區保存麵積最大,森林較完整,喬木次層樟科樹種很多;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常綠闊葉林,以刺栲、印栲、紅木荷或長穗栲、樟類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