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壯大誌願者隊伍必須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調動一切積極力量。
從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全局看,如果說,高層次領軍隊伍和專業文化工作者是主力軍,基層文化隊伍是方麵軍,那麼,誌願者隊伍則是生力軍。在文化發展改革中壯大誌願者隊伍、廣泛開展誌願服務,既是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拓寬道德實踐的重要方式,也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力、積極建設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因此,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的精神,廣開渠道,鼓勵專業文化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包括學校教師、高校師生、離退休人員、熱心公益的社會人士、個體文化經營者以及文化活動積極分子等,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和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調動各方麵幹部群眾的積極性,把基層文化工作隊伍打造成專兼結合、攜手共進、充滿活力的集體。
第二,壯大文化誌願者隊伍,重點是加快適應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需要。要把壯大誌願者隊伍的重點放在城鄉文化一體化的發展需求上,在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方麵找到切入點,無論是以基層和農村為重點的文化惠民工程,還是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衛生法律“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活動,都需要大批誌願者擔當輔助服務的任務。另外,不同地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傳統藝術、口頭傳說、民俗活動、節慶禮儀、民間工藝、少數民族特色文化項目等,以及保護文物、古典、古跡遺址等物質文化遺產,也都需要具備相應條件的文化誌願者同專職文化工作者密切合作,與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融洽合作,共同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
第三,壯大文化誌願者隊伍,必須因地製宜形成並健全穩定運行機製。各級黨委政府要幫助誌願者建立科學有效的自我管理方式、健全穩定的服務運行機製,按照不同類型的誌願者的專業特長、服務優勢和本人意願,為合理安排誌願者服務類型、增強誌願者服務能力提供必要的支持,注意協調誌願者和公益文化單位、非盈利性社會組織在公益性文化服務中的關係。
誌願者
1985年12月17日,第40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誌願人員日”(簡稱:國際誌願人員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國政府通過慶祝活動喚起更多的人以誌願者的身份從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
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來說,誌願者是指“自願參加相關團體組織,在自身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在不謀求任何物質、金錢及相關利益回報的前提下,合理運用社會現有的資源,誌願奉獻個人可以奉獻的東西,為幫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開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實際的,具一定專業性、技能性、長期性服務活動的人。”
甘肅省文化工作者應怎樣加強職業道德和工作作風建設?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把加強文化人才隊伍職業道德建設和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這是完全有必要和十分正確的。我國自古就有將文品與人品聯係起來考察的傳統。人品有優劣,文品有高下。文如其人,從文鑒品,以品辨人,都說的是人品與文品的一致性。一個人的修養和人品,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和境界;一個人的思想和境界又決定了文品的高下。
說到底,文品的高下是由人的修養和道德品格狀況決定的。以詩歌為例。
古人認為“詩言誌”,“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就是說,內心怎樣想的,詩就該怎樣寫。又說:“人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誌,莫非自然。”這就是說,詩歌應當反映詩人的真實思想,是人品的藝術性表現。所以,古人十分重視通過磨礪品格、完善道德來提高文品。強調立業先立德,為文先為人。主張德之不立,無以立言。良好的人格修養和優秀的道德品質是文化工作者成就事業的基石。重視人品和文品的一致性,也為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所繼承。魯迅的名言“從噴泉裏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裏出來的都是血”,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廣大文化工作者擔負著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曆史使命,而每個文化工作者特別是名家名人要創造優秀文化和傳播優秀文化,就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做道德品行的模範,做人格操守的模範。
一要建立完善加強職業道德和作風建設的規章製度,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特別是名家名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秉持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加強自身修養,努力追求德藝雙馨,堅決抵製學術不端等不良風氣。二要切實發揮各級各類文化團體和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功能,堅決抵製低俗、庸俗、媚俗之風,積極營造風清氣正、自尊自律的良好氛圍。三要健全文化工作者掛職鍛煉、調研采風、民情體察製度,有計劃地選派文化名家、中青年骨幹到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開展調研、定向幫扶和技術指導,進一步體驗生活、豐富經驗,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
怎樣加強甘肅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建設文化大省,離不開一支宏大的人才隊伍。根據省委十一屆十四次全委會《意見》,甘肅省將實施人才興文工程,“樹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不求所有、但為所用的人才觀,充分發揮已有人才作用,吸引高精尖人才、優秀團隊和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文化大省建設”。
造就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素質文化隊伍。加大全省宣傳文化係統人才選拔和管理力度,實施“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培養一批理論家,一批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持人,一批出版家、一批作家、藝術家,造就全省文化領域的領軍人物和學術帶頭人。實施“隴上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項目首席專家製度,采取赴省外境外學習交流、參加高層次研修等措施,培養造就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文化領域的名家大師和代表人物。加強文化經營人才隊伍、文化企業家隊伍建設,依托重要文化企業、重點文化產業園、文化產業基地,培養造就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隊伍。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引進機製,重點引進創新團隊、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實行靈活寬鬆的引進政策,鼓勵引進人員以崗位聘用、項目聘用、定期服務、兼職等多種方式服務甘肅文化建設。加大省內高校培養文化人才力度,整合利用文化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和社會教育資源,支持學校、科研機構和文化企業開展產學研一體化文化人才培訓。堅持評聘分開,拓展評審範圍,深化職稱評審改革,實現非公有製文化企業人員在評定職稱、參與培訓、申報項目、表彰獎勵方麵同等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