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裏天氣的怪異是讓人難以想象的。

這場下在南安的雪,雪雖大,但也隻是下了一個白天。當天晚上,像新媳婦的小月亮就悄悄從雲裏露出自己嬌羞的容顏,溫柔的月光照在大地上。氣溫在迅速回暖,即便是在最冷的晚上,積雪都在融化。

第二天,陽光如期降臨大地。

到第三天,南安就已經再也看不到雪的痕跡,那初雪融化的寒冷也在明媚的陽光中,被漸漸消融,似乎昨天的雪隻是一場夢。

普通人不是很在意。

南安的大佬們卻著實鬆了一口氣。

就這三天,南安勢力邊界犧牲的戰士相比於前幾天多出了三成,最讓人感到痛心的是許多戰士不是戰死的,而是因為缺醫少藥凍死的,病死的。戰士們不好過,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好在天氣回暖,一切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上。

沒有了嚴寒的逼迫,大佬們也不再愁眉苦臉,一號會議室裏說說笑笑,看似與下雪前沒什麼不同。但是,他們都不會忘記這場雪,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可以說是為一號會議室在座眾人敲響了警鍾。

畢竟現在已經是十月中旬。

秋天即將凋零,冬天還會遠嗎?如果不在冬天真正到來之前想出辦法,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格外難過。

... ...

時間在變,南安也在變。

末世是一個完全不同於末世前的時代,末世前的那一套放到末世裏顯然不是很適用。隻是,前段時間南安的重心放在了拯救幸存者和搜集物資上,忙的不可開交,根本沒有時間來管什麼製度不製度。

可南安城平定之後,就不得不考慮這些事了。

時間是最公道的決裁者,法治要先進於人治,這是被曆史所證明的。正所謂國無法不立,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法律,隻會亂成一團。

而初建的南安勢力,根本經不起任何的動亂。

立法已是迫在眉睫。

律法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對南安勢力來說,想要恢複社會秩序,最好的辦法就是延續末世前的律法,而南安勢力也的確是這麼做的。隻是一些關鍵的不得不改的東西,南安勢力也都派人對其進行修改。

一百多萬的幸存者中,可不乏從事法律行業的專家。

想要恢複社會秩序,軍管肯定是不可行的。可一旦撤銷了軍管,以南安現有的管理機構,隻會讓南安變的一團糟。

所以,在立法的同時,管理機構也進行了整理。

軍隊的管理核心被一分為二,一部分人組成了軍部,另一部分人組成了防衛部。軍部負責對外戰爭,而防衛部則負責勢力範圍內的一切防禦事宜。南安的一切都是百廢待興,所以,警察的工作也暫時由防衛部代理。

等南安城建好之後,警察也將從防衛部獨立出來。

後勤部沒有變,還是負責南安勢力的一切物資管理及分配,主官的身份倒是正式了一些,不再叫後勤官,而是和其他部門的主官一樣被稱為部長。

值得注意的是,後勤部的部長不再是一個人了。除了劉成邦,劉昌也被任命為後勤部部長。

這個任命沒有人有異議。

雖然劉昌表麵上的身份隻是曾家的管家,但劉昌真正管的是什麼,一號會議室裏的眾人都是心知肚明。這個任命,隻是讓劉昌從幕後走到台前罷了。

劉成邦也沒有說什麼。

把張易弄到後勤部當副官是為了監視,而任命劉昌為後勤部的部長則是為了製衡。畢竟後勤部這塊經手的東西太多,對南安的意義實在太過重大,南安勢力這艘大船涉及的利益又不是曾文成一個人的,曾文成這麼做並不算錯。

當然,這隻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

站在劉成邦的角度去想,無論如何心裏都不會好過。

好在曾文成做的光明正大,一點都沒有瞞著劉成邦,而且,劉昌當上了部長後也沒有對劉成邦指手畫腳,甚至一點後勤部的權力都沒有拿。

心照不宣的,劉成邦和劉昌都坦然接受了彼此的存在。不約而同的,兩人都默認了彼此的權力範圍。

除了軍部,防衛部和後勤部,南安的其他管理機構也紛紛拆分,合並成為一個個部門,其中,最耀眼的無疑是工程部。

要知道,工程部負責的是南安勢力的一切建設任務,而建設,則是南安勢力目前的重心。第一場雪的到來,更是使得大佬們對建設格外重視。

衣食住行是百姓生活的基本需要。

衣服和食物暫時急不來,就算是會點石成金的法術,那也要有石頭才能變出金子。南安城被轟炸了一整天,炮兵的炮彈都快打完了,城裏啥都沒有了,在無法擴張的情況下想要獲得足夠的衣服和食物無異於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