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能奇雖然疑惑,但見姚三信心滿滿,也不好撥了他的麵子。隻好附和這喊道:“全殲來敵,回家過年。”
“全殲來敵,回家過年。”百姓也群情激奮的喊道。喊聲劃破了天際,在天空久久盤旋。
順治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尼堪帥八萬綠營兵,十萬正白旗騎兵,浩浩蕩蕩的殺到了劍門關。來到關前,尼堪命人到關前挑戰。這些餓了幾天的大清軍隊,看到眼前的雄關,眼前閃現的卻是白花花的饅頭和閃著銀白色光澤的金銀。
劍門關依山而建,兩邊是陡峭的懸崖峭壁,隻有一座巨大的關樓夾在兩山之前,關前隻有一條僅能容一人通過的山路。所以才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說法。
尼堪的軍隊,隻能在關前排開縱隊,浩浩蕩蕩的隊伍一直逶迤著拖到了山下。
此時的姚三等人,一身戎裝,正站在劍門關城頭看著滿付殺氣的敵軍。
“大笨牛。聽人說你還有點膽量,敢不敢現在帶人出去揍他們一頓?”姚三擠眉弄眼的對張光璧說道。
“有何不敢?”張光璧挺了挺胸,大聲吼道。
“好。張光璧聽令,本帥給你五千人馬,先衝出去殺一陣,滅滅韃子的銳氣。”姚三高聲叫道。
“得令。”張光璧領命而去。而靳統武則滿頭霧水的對姚三道:“姚軍師,我們現在人手不多,你為何還要讓張將軍出去帶兵廝殺呢。”
姚三奸笑一聲道:“韃子已經沒了糧草,多日沒有吃飽飯,即使有了士氣,也不過是一時之勇而已。我叫大笨牛衝出去先殺他一陣,折了韃子的銳氣,他們想再鼓動起來就難了。”
靳統武嗯了一聲,然後才對姚三說道:“可是我們沒有騎兵啊。用步兵對騎兵,不是吃了大虧嗎。”
“騎兵對步兵的優勢,那要看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在這種道路上,你認為騎兵還會有優勢嗎。”姚三指著城外的羊腸小道對靳統武說道。
“對啊。”靳統武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等到大笨牛得勝的時候,就是我們反擊的時候了。”姚三繼續著一貫的奸詐笑容道。“到時候,山地作戰的飛熊軍,會讓韃子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飛熊軍,就是那隻在桂林殺的韃子聞風喪膽的飛熊軍?他們也來了?”靳統武驚奇的四處張望著,試圖尋找飛熊軍的蹤跡。
“哈哈。是啊。他們早就來了。我帶他們來的,他們現在就埋伏在劍閣山下,一會我會用煙花作為信號,通知他們對韃子發起進攻。”姚三道。
“那麼劉大帥也來了。”艾能奇興奮地叫道。“我早就聽說劉大帥文武雙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隻是無緣一見罷了。”
吳大世子的身份,可是李定國軍中的高度機密,所以除了李定國身邊的幾個高層人物以外,別人幾乎都不知道。常年帶兵在外的艾能奇就更不知道了,所以才會叫吳大世子劉大帥。
“他沒來。”姚三頭不抬眼不睜的說道。“沒他你們就不會打仗了嗎。”
劍門關外,之前下的冰雪還沒有完全融化,遠遠望去,黑色的關牆被白色的積雪覆蓋,更顯出了它的雄偉。尼堪的十幾萬大軍殺氣騰騰,旌旗飄搖,滿眼的肅殺。
尼堪身穿戎裝,手拿寶劍,騎在雪白的照夜獅子馬上,大吼一聲道:“勇士們,劍門關就在眼前,我們一定要把他拿下來,殺光裏麵的亂賊。擂鼓,吹號角,進攻。”
話音未落,就聽見鼓聲大作,號角聲響起,尼堪滿臉疑惑的看向身邊的孟喬芳,沉聲問道:“怎麼,我的命令傳得這麼快?”
孟喬芳也是大惑不解,滿帶疑惑的問道:“我怎麼感覺是鼓聲和號角聲是劍門關內傳出來的呢。難道這群亂賊,想要對我們發起進攻嗎。”
話音未落,隻見劍門關的大門忽然打開,從裏麵衝出了一隊人馬,為首一個黑大個,就好像宋朝水波梁山的李逵在世一樣,手裏拿著一把大砍刀,凶神惡煞的奔向尼堪的隊伍。
來到關前,黑大個刹住身型,用手裏的鋼刀一指尼堪道:“狗韃子,爺爺是晉王李定國的前部正印先鋒官張光璧,尼堪,過來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