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氣蓬勃的古典音樂新生代(1 / 3)

朝氣蓬勃的古典音樂新生代

采訪

作者:餘倩

2015年7月,一支朝氣蓬勃的交響樂團即將首次踏足中國,由北至南展開一次跨越七個城市的巡演之旅。紅色褲子、星條旗帆布鞋,還有無盡的活力和朝氣,這支全部由十六至十九歲的美國青年組成的交響樂團猶如一股從美國吹來的清風,洋溢著美式的陽光與自信。隨團演出的是指揮家夏爾·迪圖瓦以及中國鋼琴家李雲迪。卡內基音樂廳還特地委約譚盾為樂團創作了一部新作品《森林:風與鳥的密語》。

在樂團啟程前往中國前,我特地采訪了美國國家青年交響樂團的發起機構、卡內基音樂廳魏爾音樂中心的主任莎拉·約翰森(Sarah Johnson)以及樂團裏的三位華裔青年樂手,為讀者深入挖掘樂團成立及巡演背後的故事。

從無到有,建立一支國家青年交響樂團

人們常說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這句話對於古典音樂而言最適用不過了。就在業內人士紛紛感歎古典音樂聽眾群老齡化,並為這個藝術門類的未來憂心忡忡時,一群十幾歲的年輕人身著鮮豔有趣的演出服,英氣逼人地演奏起那些經典曲目,不由得讓人耳目一新,瞬間又對古典音樂的未來燃起了希望。

2013年,美國國家青年交響樂團從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出發,將“音樂橄欖枝”插到了莫斯科和倫敦。2014年,樂團又將希望的火種從美國東海岸的紐約一路散播到了西海岸的洛杉磯。《紐約時報》說他們的演出“充滿生命力與信心”,《美國音樂》說他們的演出“為古典音樂愛好者打了強心針,這門藝術未來的展望無可置疑”,《泰晤士報》看了他們在BBC逍遙音樂節的首演後說道“可以肯定地說,古典音樂在美國的未來甚至比一個月前都要更美好!”

這支帶給人們希望的青年樂團的確是古典樂壇的新生兒。自2013年起,每年夏天,卡內基音樂廳的魏爾音樂中心從全美各地召集最具音樂天賦的青年音樂家組成樂團。在加入樂團前,選手們必須通過網絡甄選,然後在演出前從全美各地奔赴紐約州立大學帕切斯學院進行為期兩周密集的駐團訓練,接受美國各大樂團首席的指導。在帕切斯學院的演藝中心以及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後,樂團就奔赴全美或世界各地進行巡演。由於每年的樂團成員都會有所不同,所有的青年音樂家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樂團的節奏,學習彼此合作,並將自己的演奏提升到新的高度。這聽起來無論對參加甄選的年輕人,還是對卡內基音樂廳,都是一個頗具新意和挑戰的項目。

“這是一個大項目,當我們剛剛開始談論時,我很難想象我們應該怎麼做。一般有國家青年交響樂團的國家地域都不這麼遼闊,如果沒有科技作為支撐,我們很難做到。沒有在線申請,就無法將這個項目涵蓋到全美。”卡內基音樂廳魏爾音樂中心的主任莎拉·約翰森說到。為確保所有人都能參與甄選,美國國家青年交響樂團是一個完全免費參與的項目,申請者隻需要在網上遞交申請材料以及演奏視頻即可。

為何要組建一支國家青年交響樂團呢?這個想法來源於卡內基音樂廳的行政兼藝術總監克裏夫·格林遜(Clive Gillinson)自己的經曆。格林遜先生早年是英國國家青年交響樂團的一份子,當時的經曆激發了他的靈感。在談到樂團的緣起時,莎拉說道:“雖然美國的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青年交響樂團,但從來沒有國家級別的青年樂團,而美國的古典音樂演奏和教學水準都很高。受到其他國家的啟發,我們決定成立一支國家級別的青年交響樂團。我們希望樂團可以作為美國的文化大使,為年輕人以及聽眾帶來激動人心的體驗。”

2013年,卡內基音樂廳向全美發出了首屆樂團的招考通知,隨即便收到了來自美國各州將近一千份的在線申請,音樂廳從中選出了一百二十位優秀的團員來組建首屆樂團。

那麼,卡內基音樂廳的甄選標準是怎樣的呢?“我們注重他們音樂演奏的成熟度,這包括音樂演奏技巧等很多方麵。此外,還有音樂的表達能力,”莎拉說道,“我們試圖了解他們的靈活性。因為樂團從組成、排練到演出,隻有兩周的時間,他們必須是很好的傾聽者,能夠很快地相互合作組成一個樂團。通過他們的演奏以及麵試,我們了解了他們的個性,希望他們為樂團帶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2013年和2014年的樂團團員們都很慷慨、溫暖、友好、合作。”

從莫斯科到倫敦,從紐約到洛杉磯,從美國到中國

能夠與誌同道合的人一起演奏音樂,並到世界各地旅行,真是再美妙不過的事情。過去兩年的巡演不僅讓世界和媒體認識了這支樂團,也讓樂團裏的不少團員有了前所未有的人生體驗,認識了世界,結識了摯友。

2013年首屆樂團邀請到了俄羅斯指揮家瓦列裏·傑吉耶夫以及英國小提琴家約書亞·貝爾。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後,樂團奔赴華盛頓、聖彼得堡、莫斯科,最後到訪倫敦參加了BBC逍遙音樂節的係列演出。傑吉耶夫及約書亞·貝爾都對樂團讚不絕口。莎拉說,通過到世界各地巡演來與各國的人民建立聯係,是樂團的重大使命。與樂團一起在自己的祖國登台演出的約書亞·貝爾也認同這一點:“音樂的確可以連接彼此;它將世界變小,讓我們有共同的價值觀。”傑吉耶夫則說自己在這裏所做的事情比許多與職業交響樂團所做的更為重要:“因為在這裏,我們為音樂的將來做投資,這是更具影響力的。坦率地說,是更急需的。”

對於首屆樂團的成員來說,這次巡演也是他們前所未有的經曆。2013年的圓號手梅耶(Leah Meyer)說:“最讓我驚訝的不是大家的演奏水準,而是每個人都眾誌成城地希望能一起組成一個樂團。”除了參與樂團的經曆,團員們還有機會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圓號手尼基(Nikki LaBonte)對俄羅斯的聽眾印象深刻:“俄羅斯的聽眾在音樂會結束後不會起立鼓掌,而是坐著有節奏地鼓掌……整個音樂廳都一起打拍子,太酷了!”在演出間隙,青年樂手們還到訪了俄羅斯的紅場,參觀了克林姆林宮,在倫敦塔看衛兵換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