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台精彩不斷,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二天上海市民朋友們又欣賞到當代國際樂壇最傑出的大提琴家之一米沙·麥斯基,以及英國指揮家喬納森·諾特率領的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他們帶來的是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這位大提琴家的演奏以能夠將詩意、精致的優雅感、強烈個性與輝煌技巧融為一體而著稱,他的穿著時尚也同樣聞名於世,當日,麥斯基先生著寶藍色絲綢演出服登台,為原本就休閑輕鬆的音樂會更添一抹亮色。這一天,觀眾還聽到了來自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的溫暖、綿厚之聲。該樂團是與柏林愛樂樂團並稱的“德國最出色的兩個國家級交響樂團”,在長達六十七年的曆史中,經過多位一流指揮大師的訓練,如從1949年起領導樂團二十年之久的德國傳奇指揮家約瑟夫·凱爾伯特(Joseph Keilbeth)等。除《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外,樂團還演奏了多部西方古典音樂名作選段,如巴赫的《G大調第一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和門德爾鬆的《仲夏夜之夢》序曲等。當音樂會的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本次音樂節也正式落下了帷幕。
回顧2015年上海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亮點頗多。露天音樂會總給人一種休閑浪漫的感覺,而植物園這個場地更是為音樂節增色不少。音樂節不用急著聽音樂,可以從賞花開始。此時恰逢辰山植物園的月季展,觀眾上午可以舉家遊園賞花,中午可自備食物野餐,就著草地席地而坐,享用美食,靜待演出。小舞台的中華民族作品與大舞台的西方古典音樂中西合璧,相映成輝。而且,音樂節運用了六十多個話筒進行收音,不同樂器組運用不同的話筒收音,同時用了四組喇叭擴聲,並在音樂節舉辦的前一個月就把曲目給調音師,以備研究擴聲方案,如此充分的準備保證了音樂節良好的音響效果。最後,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即辰山草地音樂會升級為音樂節,這著實令人喜出望外。經典947總監沈舒強曾表示壓力很大:“古典音樂受眾群相對偏小,一天變兩天演出成本也大幅增加。”但音樂節的成功完全打消了沈總監的顧慮。
追根溯源,辰山音樂會的誕生恰恰是緣於一個節日的慶典。2012年正值上海星期廣播音樂會創辦三十周年之際,為了慶祝這個滬上深受市民喜愛的古典音樂普及活動,星廣會決定效仿柏林森林音樂會,舉辦一個大型的戶外演出,即辰山草地音樂會。據說當時為了尋求合適的場地也是煞費心思,從陸家嘴綠地、中山公園到東方綠洲,由於種種原因還是不合適,就在“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時候,剛剛落成的上海辰山植物園進入了工作人員的視線,經過走訪,還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因為辰山植物園的展覽溫室南麵,上萬平方米的大草坪被取名為“綠色劇場”,該場地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舉辦戶外音樂會的。如此一拍即合,方才成就了已經連續舉辦四年的上海辰山草地廣播音樂會。
音符飄落,餘音嫋嫋,歡笑散場,音樂節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久久不能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