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彙名製作人佳作迭出
樂壇資訊
百老彙製作人凱文·麥克魯姆(Kevin McCollum)製作的音樂劇《爛戲!》(Something Rotten!)首演一個多月來人氣爆棚。該劇故事設定在十六世紀九十年代的文藝複興時期:受到莎士比亞熱潮影響的卜托姆兄弟(Bottom Brothers)為了創作一部能驚世駭俗的劇作而傷透腦筋。在一位預言家的指點下,卜托姆兄弟意識到,未來將出現一種集合了聲樂、舞蹈和戲劇表演的全新藝術形式,叫“音樂劇”(Musical)。於是兩兄弟開始著手創作人類曆史上的第一部音樂劇。劇中荒誕不羈的敘事方式和一連串讓人捧腹的笑料很難不討人喜歡。尤其是劇中最出彩的一段——“一部音樂劇”(A Musical),引用了十幾部經典音樂劇片段,每每演到這裏,觀眾總會報以長時間的掌聲。如此熱烈的氣勢在演出中途發生,還並不多見,可見這段演出的精妙。
現年五十三歲的凱文·麥克魯姆曾參與製作了經典音樂劇《租》(Rent)、《Q大道》(Avenue Q)、《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等,並四次獲得托尼獎。他最新製作的音樂劇作品,改編自同名電影的《情話童真》(Even After)剛剛在新澤西的造紙廠劇院(Paper Mill Playhouse)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全球預演。
借著兩部新戲大受歡迎的勁兒,麥克魯姆宣布了自己的下一步計劃,那就是將與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聯手製作音樂劇版《穿普拉達的女王》(The Devil Wears Prada)。這部改編自暢銷小說,上映於2006年的電影曾在北美獲得高達三點三億美元的票房。電影版主演包括梅麗爾·斯特裏普(Meryl Streep)、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艾米莉·布朗特(Emily Blunt)等,而她們近年都參與了音樂劇電影《媽媽咪呀!》(Mamma Mia!)、《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以及《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的拍攝。為此觀眾們不禁期待歌藝與演技都相當出眾的她們,是否也能在這版音樂劇中再次聯袂出演?
開姆尼茨十月上演《棋王》
講述冷戰期間美蘇兩位象棋高手對決的音樂劇《棋王》(Chess)將從2015年10月10日起在開姆尼茨歌劇院(Chemnitz Oper)上演。
這部由蒂姆·萊斯(Tim Rice)作詞,前ABBA樂隊成員本尼·安德森(Benny Andersson)和比約恩·奧瓦爾斯(Bj?rn Ulvaeus)作曲的音樂劇曾於1986年在倫敦西區、1988年在紐約百老彙進行過演出,劇中部分歌曲來自ABBA作品並重新填詞。
此次開姆尼茨的演出由帕特裏克·史坦克(Patrick Stanke)和蘿貝爾塔·瓦倫蒂尼(Roberta Valentini)擔任主演,兩人此前也在音樂劇《絕代豔後》(Marie Antoinette)和《卡薩諾瓦》(Casanova)中合作過。
音樂劇名導演傑作薈萃
阿羅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是公認的音樂劇曆史上最傑出的製作人、導演。或許你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他的作品你一定耳熟能詳,比如音樂劇《劇院魅影》、《理發師陶德》(Sweeney Todd)、《夥伴們》(Company)等等,二十一座托尼獎獎杯是對他創作生涯最好的嘉獎,也是最直接的“注釋”。
2015年10月,一部集合了普林斯六十年創作生涯的經典作品集錦秀——《百老彙的普林斯》(The Prince of Broadway),即將在東京球型劇場(Tokyo Theatre Orb)首演,隨後還將在大阪上演,演員有曾主演二十五周年版《劇院魅影》的萊明·卡裏姆羅(Ramin Karimloo)等等。創作團隊方麵,除普林斯親任導演外,曾與其多次合作的蘇珊·史卓曼(Susan Stroman)也將出任聯合導演及編舞。相信這樣一部薈萃普林斯傑作的演出,一定能讓音樂劇愛好者們大飽眼福和耳福!
“吸血鬼”殺回柏林!
音樂劇《吸血鬼之舞》(Tanz der Vampire)在2013年8月於西柏林劇院(Stage Theater des Westens Berlin)終演後,曾因演出版權到期的問題宣布短期內不再在德國複排。然而,2015年5月19日慕尼黑德意誌劇院宣布,該劇院將於2016年複排這一經典德語音樂劇,這也是《吸血鬼之舞》第一次在在慕尼黑進行演出。 2016年慕尼黑德意誌劇院將慶祝自己一百二十歲生日,一係列的音樂劇演出也為此提上日程,其中就包括《吸血鬼之舞》的複排版。這部由米夏埃爾·昆策(Michael Kunze)作詞、吉姆·斯坦曼(Jim Steinman)作曲、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指導,根據羅曼·波蘭斯基1967年的電影《天師捉妖》(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改編而來的音樂劇曾於1997年在維也納萊蒙的劇院(Raimund Theater)首演,此後也在德國斯特加特、漢堡、柏林、奧伯豪森等多個城市演出,並被翻譯成多個語言版本。
《窈窕淑女》的艱難選擇
1956年,音樂劇《窈窕淑女》(My Fair Lady)在康涅狄格州紐黑文(New Haven, Connecticut)登台試演,此後才轉戰百老彙,並成為經典劇目。但是很多人未必知道,在近一個月的紐黑文試演過程中,該劇創作者弗雷德裏克·洛維(Frederick Loewe)和阿倫·傑伊·勒納(Alan Jay Lerner)曾陸陸續續撤掉了七首歌曲和一段芭蕾舞,因此一個月之後在百老彙和觀眾見麵的版本,是幾經修改了的“刪節版”。其中,被撤掉的一首《今夜為我祈禱》(Say A Prayer for Me Tonight)後來被改編並用於1958年出品的音樂劇電影《琪琪》(Gigi)之中。別的曲目則沒有這麼幸運,原曲譜已被混在其他資料中石沉大海。
最近,英國謝菲爾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從事音樂劇發展研究的多米尼克·麥克休博士(Dr. Dominic McHugh),在美國國會圖書館(US Library of Congress)的一堆蒙塵已久的檔案資料中發現了這些曲譜。在重新編曲後,謝菲爾德大學的學生劇團在校園音樂會上演唱了這些歌曲。勒納的遺孀麗茲·羅伯遜(Liz Robertso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單曲角度來說,勒納非常喜歡被撤掉的曲目中的一首《快來跳舞》(Come to the Ball),但是這對創作搭檔依然不能接受全劇中有一首歌和其他歌曲不協調,加之這些歌曲加長了演出時長,不符合行業慣例,因此才被忍痛割去。“當你看到一部堪稱完美之作的音樂劇展現在你眼前時,你會誤以為它從創作之初起就是如此精致,”她說道,“其實創作團隊在整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中,需要做出很多艱難的取舍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