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穆天子的傳說(文)(2 / 3)

其中,就有這部《穆天子傳》。

此書一經出世,就引起了轟動,使當時生活在中原的人們視野大開,了解到了中原之外西域的綺麗景致,也引發了世人對西域迷霧的爭辯。

不過,這部書經重新翻譯整理後,也隻是小範圍流傳。要知道它畢竟不是聖賢書,隻是用來獵奇而已。何況當時還沒有造紙術,更沒有印刷術,文字也隻能為少數人所壟斷。

後來,隨著中原亂世,很多宮殿都被焚毀,這部奇書也隨之消失。

在此之前,玄奘也僅僅是聽說有這麼一部奇書,卻從未親眼見過,隻當是傳說。萬萬沒有想到,在西域地區的一個小國寺院裏,竟然看到了這部書,並且顯然是原版!

隨後的半個月時間,玄奘隻要一得閑,就來到這座藏經樓,細細整理並閱讀這部《穆天子傳》。

由於不是中文,而且竹簡散亂,他讀得非常吃力,但卻樂在其中。

穆天子就是周穆王,周昭王之子,名叫姬滿,是周朝的第五代君王。他年少時就癡迷於神仙方術,頗有浪漫個性,在他即位的第十七個年頭,國運昌盛,疆土遼闊,四夷賓服。於是,他作出了一個思慕已久的決定——西巡。

出發前,周穆王命人製造了一輛頂級豪華的馬車,車體用了上好的木料,鑲金嵌玉,金線織成的華蓋上那一條條騰雲駕霧的飛龍,使得整個馬車金碧輝煌,盡顯帝王之氣!

周穆王啟用了首席禦用駕車師造父,據說這位顓頊的後人與他的先祖們一樣,喜歡收養天下的名馬,並向古代的駕車神人秦豆氏學習駕車之術,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將馬車駕馭得出神入化,可使六根韁繩不亂,二十四隻馬蹄落地不差分毫,所行道路不論寬窄凸凹,皆可輕鬆度過。

造父為了周穆王此次西巡,在桃林一帶搜尋飼養了八匹世所罕見的良駒。書上說,這八匹馬: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裏;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勝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

為了方便溝通,周穆王又命熟悉西域地理、通曉諸國語言的柏天為向導,指引整個隊伍的前行方向。

西巡隊伍中還配備了六條日行百裏,能與虎豹豺狼爭鬥的獵犬,個個神色凶悍,體型龐大,神采奕奕。

於是,這位曆史上活了一百多歲,很有作為的帝王,率領自己的六甲之師,攜帶著大量的絲綢、銅器、金銀、圭壁,駕著由八駿神馬拉動,首席駕車師造父駕駛,柏天引導的西巡隊伍,開向那個鮮為人知的西域。

一行人從王都洛陽出發,從河南北行經過太行山和晉西北,來到古時的犬戎之地,然後沿黃河上遊經河西走廊進入西域。

穆天子西巡時的西域,就是後來的玉門關、陽關以西,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蔥嶺以東的廣闊地方。

在這漫長艱難的西巡道路上,穆天子見到的事物都是他平生從未曾見過的:高大的樹木和廣闊茂盛的草原,連綿數千裏的沙漠和那大漠邊陲橫空出世的雪山,銀冠聳立,像一片晶瑩剔透、薄霧纏繞的夢幻世界。

凡是高山雪水流過的地方,都會形成綠洲,就像一個個狹長的綠島,一片片連接在一起,在廣袤無垠的戈壁沙漠之間,光彩奪目。

也就是在這神秘莫測的綠洲上,周穆王見到了生活在這裏的古代部族,留下了許多傳誦後世的神奇故事。

《穆天子傳》中講道,穆王在西域綠洲,見到了一些長相古怪的人——火紅色的頭發,青色的眼睛,高大健碩的身體,留著三角形的鬢角。但是,這深目高鼻混雜著胡人血統的模樣中又有幾分中原人的樣子。

這些自稱為赤烏的人們,見到周穆王時欣喜若狂,紛紛敬獻美酒和牛羊馬匹,並不斷地向天子叩頭。

穆王也格外興奮,賜給了他們中原的黃金、顏料、貝帶等物,並告訴身邊的官員說:這赤烏氏的祖先也是我們周人,我們周人原本是西戎的一支,祖上就生活在赤烏一帶,後來大部分周人東遷,留下的一部分就是這赤烏族人的先人。

原來,這赤烏族人是古代中國的大族,也就是後來的烏孫。堯舜時期,活動在江淮、荊州一帶的三苗部落被驅趕到了敦煌附近的三危山,這些部落與當地居民不斷融合,成為後來羌人的先祖。他們的活動範圍一度到達了西域的昆侖綠洲。後來,他們追隨大禹治水,進策盡力,被封賞在了赤烏氏所在的地方。

在周朝對付商紂王的戰役中,這批封賞在昆侖山下的部族,曾經不遺餘力地幫助周人奪取天下,於是周的先祖古公亶父把大臣季綽派到這片地方,做了赤烏氏的首領。

季綽做了這西域綠洲的大王,得到了西周朝廷無數的封賞,於是,這個中原人開始在這片草木豐盈的富饒之地大做文章,鼓勵族人犁田耕種,並且培育出當時中原都沒有的穀物良種,飼養的牛羊馬匹更是不計其數,像雲彩一樣在遼闊的草原上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