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陰冷奇特的寺院(文)(2 / 3)

王弟受命後不久,獻給了國王哥哥一個密封的金函。

國王問他:“這是什麼?”

王弟回答說:“這是一件極為重要的東西,但必須要等大王返駕之後,才能打開觀看。”

於是,國王便將金函交付有關主事官吏,命他隨軍保管好這件東西。

然而等到國王回國後,卻聽到了謠言,且句句指向王弟。有人說:“國王命令他監國,可他卻淫亂宮中妃妾。”

國王聽到後大怒,不由分說,便要對弟弟嚴刑懲處。

麵對突如其來的災禍,王弟從容答道:“臣不敢逃避罪責,但請大王開函一看。”

於是國王打開金函,裏麵竟是一具被割斷了的陽根!

國王吃了一驚,問道:“這是什麼東西?你想說明什麼?”

王弟回答說:“大王當初雲遊四方,命臣弟攝理國家事務。臣害怕遭受讒言之禍,所以用自宮的方法來表明心意。如今果然應驗,願大王明察。”

國王聽了這話,對弟弟深懷敬意,處罰了那些亂嚼舌根之人,從此兄弟之間的眷愛之情愈加深厚,王弟可隨意出入後庭,國王對他也無所限製。

聽到這裏,玄奘感歎不已:“謠言的力量竟如斯之大,可以迫使一個男人通過自殘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清白。由此可見你們龜茲國的朝廷中人心叵測,古已有之。”

沙爾多點頭道:“正是如此。便是現在,朝廷之中也常會出現一些誣陷倒告之事,令人防不勝防啊。”

“謠言都是從妄想執著中來,從貪嗔癡中來,”玄奘道,“倘若修習大乘佛法,奉行十善,相信會有所改變的。”

沙爾多笑著搖頭:“人心難測啊。法師你修大乘,別人不修;你行十善,別人不行,或者打著修行的旗號行魔事,專跟你做對,奈何?”

玄奘道:“一個人懷有貪婪、嫉妒、嗔恨之惡念,對周圍人就會產生影響。心量大的影響的範圍就大,心量小的影響的範圍就小;善心也是如此,一個人若是善心清淨,就能對周圍世界起到善化的作用,你一念清淨,周圍犯貪心、嗔念的人也會跟著調伏下來。這就叫做德化一方。”

沙爾多道:“我等凡夫哪有這個能力?還是那位王弟料事如神啊,知道必定有人會拿女人說事,因而提前做了防範。後來的事情沒有超出他的想象,也沒有突破他的防範,他那一刀算是沒有白割。”

“隻是這麼做劃得來嗎?”玄奘問,“他的王兄隻是出去雲遊,讓他暫時管理一下國家,回來後就又將權力收回了。而他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卻要付出這樣的代價。證明了之後又如何?他還是要麵對自己的生活,痛苦將一直纏繞著他,讓他在失落和傷感中打發掉一生。”

“法師說的是,”沙爾多笑道,“若這個故事到此為止,倒也沒什麼奇特的了。”

“哦?後來又有什麼奇特之處了?”玄奘問。

沙爾多道:“這之後有一天,王弟在路上遇見一個男子,趕著五百頭牛,要去騸割。王弟看後久久深思,這些和他有著同樣不幸的生靈的遭際使他倍加感傷。他想,我現在形體虧損,難道不是因為前世的罪孽造成的嗎?於是,他拿出財寶贖取了這一群牛。由於慈悲的力量,他的形體居然又完具了。也因為如此,從此他便不再入宮。國王對此感到奇怪,就去詢問他,王弟敘述了事情的始末,國王深感奇特,於是便建立了一座寺院,命名為阿奢理兒寺,以表彰王弟的完美操守,使他流芳後世。”

這個完美的結局讓玄奘長出了一口氣,但他想,世人麵對謠言的時候是否也必須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呢?當他們不得不為證明自己而付出代價時,又是否會有王弟這樣的幸運呢?

在玄奘看來,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如此“奇特”的神力上,他倒寧願嚐試著用佛法去拯救人心。

不管怎麼說,這奇特的故事令玄奘對那座以“奇特”為名的寺院產生了濃濃的好奇心。

阿奢理兒寺位於王城西北,這裏果然庭院寬敞,即使是露天的佛像,都裝飾得極為細致精巧,令人歎為觀止。

踏進寺院大門,玄奘依禮數先去拜訪本寺住持,當地的佛教領袖木叉毱多。

或許是因為剛剛雪停,而玄奘來得又早的緣故,這座著名的寺院帶給他的第一感覺竟是異樣的冷——天冷、地冷、風冷、人更冷。

莊嚴宏偉的阿奢理兒寺就被包裹在這樣一股濃濃的陰冷之中。

聽玄奘說明來意,一位老僧麵無表情地將他帶到木叉毱多的住處。

沙爾多說得不錯,這裏的僧人大多年高德劭,且看上去威儀齊整,嚴肅敬穆,令人生敬。但不知為什麼,他們似乎並不歡迎這位來自東方的同修,特別是住持木叉毱多,其傲慢與淡漠,更是令玄奘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敵意。

雖然覺得有些奇怪,但玄奘依然不以為意,他生性謙遜淡泊,對有學問的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重。木叉毱多曾經在天竺留學二十幾年,各種經文均有涉獵,尤其擅長梵語,回到西域後又受到龜茲國王和民眾的極度崇敬。有才之人大多自負,這也不足為奇。玄奘想,既然自己此次前來專為拜訪求教,自然也就不必在乎對方傲慢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