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他立即辭謝這位縛喝羅國使者,回到館驛裏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李,又給銀蹤添了些新鮮草料,便閉目歇息,為明天的路程養精蓄銳。
第二天一早,玄奘同阿赫伊一起去向新設辭行。這一次,特勤沒有為難玄奘,很順利地簽發了關文,於是,玄奘跟隨縛喝國的使臣隊伍離開了活國。
十幾輛馬車在一片蒼莽無邊、高坦寂寞的高原上奔馳,一路駛向東南方向。
陽光灑下一片光瀑,猶如長歌浩浩蕩蕩地流過莽原,流過雪峰戈壁,也流過這支不大不小的車隊。
玄奘坐在其中的一輛車內,隔著車窗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空蕩蕩的,沒有羊群、馬群,也沒有牧民帳篷的影子,有的隻是遠處被那光瀑映得發紅的雪峰和頭頂上那塊奇麗的藍天。
真美啊!他想,隻有這種渾重卻又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堆積,才能鑄造出這世間最高大最平坦也最寂寞的高原吧?
隨著馬蹄聲聲,玄奘覺得自己的全部身心已經融化在這大自然的柔情裏,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激溢出心池,恍如兒時的企盼,走入夢的深處……
這一帶小國甚多,星星點點地點綴在高原之上。玄奘跟隨縛喝國的使臣,一路經過縛伽浪國、紇露悉泯健國、忽懍國,皆是方圓不過五六裏的城邦小國。這些國家都信奉佛法,因此他們晚上都借宿在當地的寺院裏。
這樣過了七天後,車隊南下渡過阿姆河,阿赫伊告訴他,現在已經進入縛喝羅國地界了。
“小王舍城果然名不虛傳,”望著道路兩旁越來越多的村莊和環抱村莊的肥沃豐潤的農田,玄奘不禁深深感歎道,“郊郭顯暢,川野腴潤。這是貧僧自西行以來,所見過的最富庶的國家了,當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聽了這話,阿赫伊極為得意:“法師真是好眼力!我們縛喝羅國,自古以來就很有名,不光土地肥沃,百姓富足,而且佛法昌盛,寺宇繁多,光是王城一地,就有伽藍一百多所,僧眾三千多人,城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您要是到了那裏,定會更加讚歎!”
“阿彌陀佛。”玄奘合掌稱誦,他相信阿赫伊沒有吹牛,這一路之上,所見城邑內外僧侶眾多,寺塔林立,且塔頂多飾黃金,太陽一照,光耀奪目。單此一項,便足以說明此國佛法之盛了。
“玄奘可以進寺參拜嗎?”他提出了一個請求。
“法師不急,”阿赫伊忙說道,“要參禮聖跡,還是去王城西南的納縛僧伽藍吧,那可是我們國內最著名的寺院,當年由先王修築,在大雪山以北的地區,隻有在這座寺廟裏,為闡揚佛義而撰述經論的各位大師的事業才一直代代相傳,不見衰敗。特別是寺中三寶,都是極為罕見的聖物。”
“哦?”玄奘心中好奇,“是哪三寶?”
“到時候法師就知道了,”阿赫伊居然賣起了關子,“弟子敢說,法師去了那裏,定會覺得不虛此行的!”
所謂“客隨主便”,玄奘聽他這麼說,自然也不再多問。
一行人接近王城,卻見城外不遠處還有兩座小城,一座在西北方向,一座在北部。每座城中隱隱露出一個塔的尖頂。
阿赫伊告訴玄奘,這兩座小城一個名提謂城,一個是波利城,皆是屬於國都的附城,別看城小,卻也有佛跡可尋。
“法師您看到的那兩座佛塔都是有典故的,雖然都隻有三丈高,卻是最早的佛塔。”
玄奘很是驚訝:“最早的?”
阿赫伊點頭道:“相傳當年佛陀成道後,從菩提樹起身前往鹿野苑的途中,有兩個商人,一個叫提謂,一個叫波利,見到了佛陀的威儀神采,便一路追隨著他,為他獻上炒麵蜂蜜。佛陀便為他們演說天人之福,於是這兩個商人便幸運地成為了最早聽到五戒十善之說的人。
“兩個商人請求佛陀賜予佛物以便日後供養。於是佛陀就把自己身上的僧伽胝袈裟脫下,疊成四方形平鋪在地上,接著又脫下上衣鬱多羅僧,同樣疊好鋪在袈裟的上麵,又脫下掩腋衣覆膊次僧卻崎,鋪在上衣的上麵。隨後又在三衣上倒覆食缽,豎立錫杖,依照這樣的次序放置上述物品,就成了一座寶塔。
“佛陀又將自己的頭發和指甲授予他們,教給他們禮敬的儀軌。二人受命,各自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依照佛陀的教導修建高層建築,用來存放佛陀的聖物,這就是最初的佛塔。”
說話間,馬車已經駛入王城。這座城市方圓達到二十多裏,果然是城廓宏大,建築堅固,市況繁盛,人群如穿梭般來來往往。
街市上有許多賣花之人,這裏的花卉之多難以列舉,玄奘也順手買了一捧,準備到納縛伽藍去做敬獻。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淒厲的聲音突然傳來:“有強盜啊!大人!你要替我們做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