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跋涉大蔥嶺(文)(1 / 3)

?玄奘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和般若羯羅一起學習了《毗婆沙論》,對於天竺地區的小乘佛法有了更多的了解。與此同時,他的梵語能力也突飛猛進,與般若羯羅的對話越來越流暢。

隨著寒冬的降臨,天氣一天冷似一天,縛喝羅國已經連著下了好幾場雪了,整座寺院變得一片銀白,周圍的群山也被大雪牢牢封蓋住,一時商旅絕跡,納縛伽藍也冷清了許多。

玄奘並不著急,香火漸稀的伽藍正是修行的好地方,既然大雪封山,就安心在這裏讀書,把這個冬天過完,再走不遲。

其實,隻要能學到真正的佛法,在哪裏不一樣呢?

這期間,也有一些人冒雪前來請求拜師,玄奘都將他們推薦給了納縛伽藍的僧人,自己則屏除一切雜事,專心學論。

有時,他也會抽時間去禮拜佛澡罐等聖物,每次經過那座威武的毗沙門天雕像時,他都會默默地站立片刻,想著肆葉護可汗大聲吼叫著把那個敢於勸諫他的僧人砍頭,想著不可一世的可汗麵對天神手中長戟時發抖的目光,想著長戟刺進可汗的心窩時的情景,內心百感交集——這個世界需要金剛怒目,需要像毗沙門天這樣的護法神,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單純的善的力量在很多時候無濟於事呢?

正當玄奘在納縛伽藍專心研習經論的時候,他的名字卻在相鄰的一些國家不脛而走。縛喝羅國西南方向有兩個國家,一個叫銳末陀,一個叫胡實健。他們的國王聽說大唐法師遠道而來,立即遣使至小王舍城,請玄奘到自己的國家去接受供養。

玄奘婉言謝絕,他來縛喝羅國本就不在計劃之內,更不想再去別的國家耽擱行程了。

誰知這兩個國王極其執著,接二連三地遣使來請。

新年過後,連著出現了數日的大晴天,天氣暖和起來,山道中的積雪也開始消融,一些商旅又開始躍躍欲動,準備趁著早春季節上路,去積累他們的財富了。

此時的玄奘已經完成了《毗婆沙論》的學習,他開始收拾行李,準備繼續南行。

“法師真的不打算應銳末陀國和胡實健國之邀,去講經說法嗎?”看著玄奘認真地捆紮行李,般若羯羅隨口問道。

玄奘點點頭:“玄奘的目的地是天竺,可是自從離開長安,至今已有兩年多了,尚未抵達佛國,心中著實感到不安。這一帶國家太多了,如果都去一一拜訪的話,不知還要耽擱多久?”

“法師說得固然有理,但既然已經耽擱了那麼久,又何必在乎再多幾日?”

見玄奘還要再說什麼,般若羯羅擺了擺手,繼續勸說道:“我聽說,縛喝羅國周圍的許多國家佛事都很盛行,特別是邀請法師講經的銳末陀國和胡實健國,廟宇眾多,高僧無數,還有很多得自天竺的佛經善本,有些經書在佛國本地都已經散失了,卻在這些國家有抄本存留。法師千裏迢迢來一趟不容易,何不到這些地方看看,既能遍訪高僧,又可廣閱經藏,豈不是一舉兩得?”

聽了這話,玄奘不禁怦然心動,這樣做,雖說晚一些到天竺,但了解佛國周邊國家的佛法傳播情況,對自己深入理解佛法經藏也有幫助。

般若羯羅見玄奘有些鬆動之意,趕緊接著說道:“如果法師有意,羯羅願陪法師一程。”

玄奘搖頭道:“有大師相伴,自是求之不得之事,隻是讓大師辛苦,玄奘又於心何忍呢?”

般若羯羅笑說:“其實羯羅也想去各地禮佛,隻是這一帶地形複雜,劫匪又多,羯羅單身一人,心中總有些忐忑。如今有這麼個機會,正好與法師同行,又有什麼好客氣的?”

玄奘微微一笑,對這位道友的心意,頗為感動。

於是,兩人一起收拾行囊,向納縛伽藍的常住辭行。達摩畢利挽留再三,見他們執意要走,又贈送了一些珍寶禮物。兩人堅辭不受,隻攜帶自己簡單的行囊,離開了縛喝羅國。

對玄奘來說,與般若羯羅結伴,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在這之前,他要麼一個人走,要麼跟隨的都是弟子、手力、軍士和外交官。他們尊重他,卻未必能夠理解他。處於那樣的人群之中,他常有一種深深的孤獨感。

而這一次卻不同,般若羯羅雖是小乘僧侶,但與玄奘年紀相仿,性情脾氣也極相投。最重要的是,同玄奘一樣,他也是磔迦國中較早出名受人尊敬的三藏法師,擁有虔誠的心願、浪漫的情懷和英雄的氣質。對於佛教經典,他同玄奘一樣癡迷。這使得他們之間有著太多的共同語言,甚至能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於是,兩個年輕的法師便不再客氣,他們彼此互稱師兄,一路討論著佛法。有時累了,也講一講自己國家的風土人情甚至小時候的故事,絲毫不覺得寂寞。

“師兄你知道嗎?”晚上在篝火旁露營的時候,般若羯羅對玄奘說道,“自從離開了磔迦國,羯羅曾跟人結伴走過很多地方,隻有和師兄同行的這段路是最輕鬆最不覺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