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佛法會湮滅嗎_(文)(2 / 3)

那比丘也是個得道之人,頭天夜裏也曾於夢中得到神喻,這會兒聽曷邏怙羅這麼說,又看到遠處的僧伽藍和窣堵波隱隱透著祥光,立即將舍利瓶交給了曷邏怙羅,自己徑往宮中見王。

果然不出曷邏怙羅所料,迦膩色迦王一聽說真有人來獻舍利,立即後悔了曾經答應的話,又聽說舍利已被曷邏怙羅所截,趕緊派出禦奴去追。

曷邏怙羅懷抱舍利瓶,一路飛快地奔向伽藍,登上窣堵波,國王禦奴則在後麵緊追不舍。

曷邏怙羅非常緊張,由於至誠所感,他一到達塔頂,上麵的石覆缽便自行啟開。曷邏怙羅顧不得拜謝佛恩,匆匆安置了舍利,趕忙退出。國王禦奴趕來的時候,塔上的石覆缽剛好合攏。

由於太匆忙了,合攏的石覆缽夾住了曷邏怙羅的衣襟。從那以後,這裏的石隙間便常常流淌出黑色的香油,齋日時會大放光明,靜夜裏則時聞音樂之聲。

聽完這個故事,玄奘抬頭望著覆缽狀的塔頂,若有所思……

站在高塔的最上一層,凝望著遠處山頭的雲氣,以及雲氣下那座被霧靄籠罩的伽藍,玄奘的心中竟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沉重與傷感。

“檀越所說的那場追逐早已墮入虛空,但石縫中仍然有黑色的香油流出。”

“它離幹涸也不遠了。”守護人歎道。

“為什麼?”玄奘不解地問。

“因為最後一個前來加油的阿羅漢即將進入寂滅。”

難道現在就沒有阿羅漢了嗎?玄奘想問,卻沒有問。

佛法會湮滅嗎?他不知道,小川澤僧伽藍中看到阿難弟子商諾迦縛婆的那襲破舊的九帶僧衣;七燒七立的窣堵波;消失的阿羅漢……所有這些跡象都在向他表明,佛法會湮滅,而且這一天似乎已經不遠了。

我還擁有一顆求法的心,並且相信這座佛塔可以解除我疑難中的一部分。但是更多的疑難怎麼辦?快要接近北天竺了,我仍未感覺到一種充沛的來自佛國的氣息,佛陀似乎離我越來越遙遠了……

我已經答應迦畢拭王留下來結夏安居,我會在這裏停留多久?兩個月,還是三個月?而此時的天竺又在發生著什麼變化?阿育王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馬鳴、提婆、龍樹、童受也相繼進入寂滅,佛法已經開始衰微,沙洛迦寺的僧徒們被一堆財寶弄得梵心盡失,遠離了修行……

那麼,是否還有碩果僅存的幾位學者,能夠回答我的疑問?

他們都在哪裏學習?那些熟讀每一種經卷的人,那些融會貫通、領悟力極強的人,那些堅持者,緊抱舍利瓶氣喘籲籲朝目標跑去的人,是不是還在?

“法師怎麼了?”看著玄奘越來越沉重的麵容,守護人小心翼翼地問道。

玄奘沒有回答,凝重的目光依然在雲下的那座伽藍上:“那便是曷邏怙羅僧伽藍嗎?”

“可不是嗎?”守護人見他開口說話,鬆了口氣道,“法師您大概還不知道,王城西北那座大雪山的山頂上,有一個龍池。當年,迦膩色迦王經常命人在塔上觀望雲氣,就站在法師站的這個地方。一見到山上黑雲升起,就敲響鍾鼓。人們向池水請求下雨或祈禱晴天,總是可以按人們的請求而實現心願。”

“原來這裏也有龍的傳說,”玄奘道,“隻是為何要觀雲敲鍾,這裏麵有什麼典故嗎?”

“典故當然有,”守護人笑道,“這個故事比剛才那個更精彩,法師想聽嗎?”

“玄奘洗耳恭聽。”

於是,那守護人很高興地又講了一個故事——

當初,犍馱邏國有一位羅漢,常受這個池中龍王的供養。每到該吃午飯的時候,這位羅漢就施展神通,坐在繩床上淩空而往。

侍奉羅漢的一位沙彌貪羨龍宮的供養,於是就悄悄躲在繩床下邊,攀附著繩床的邊緣潛藏起來,羅漢到了午餐時間又出發了,來到龍宮的時候才看到沙彌,龍王因此也邀請這沙彌在龍宮裏進食。

龍王拿上天的甘露飯來供養羅漢,卻另拿人間的飯食來招待沙彌。羅漢吃完飯,便為龍王演說諸般法要,沙彌則一如平時,為他的老師洗滌食具。食具上沾有吃剩下的飯粒,芳香四溢,沙彌對這種氣味感到無比驚異,隨之心中就產生了惡毒的念頭。他是既怨老師又恨龍王,他希望自己往昔的各種福力一齊顯現出來,用來斷送龍王的性命,由他來做龍王。

在沙彌發這個惡誓的時候,龍王就開始感到頭疼。於是,羅漢就說法教誨龍王,龍王謝罪譴責自己,而沙彌卻心懷忿懣,不接受羅漢的教誨和龍王的謝罪。

沙彌回到寺廟之後,誠心誠意地發願,由於福力的作用,沙彌當夜死去,變成一條大龍。他立即去池中殺死龍王,占據龍宮,把龍王的部屬收歸已有。由於他原來發誓的時候也要報複羅漢,所以他經常掀起狂風暴雨,摧折樹木,打算毀壞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