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聖賢輩出的伽藍(文)(2 / 3)

後同於三百年由薩婆多部出又由犢子部出之四部,次由薩婆多部更出次由化地部出於三百年之末,由薩婆多部更出於第四百年由薩婆多部複出。薩婆多部共出九部加入雪山部為十部。複加前大眾部之八部為十八部。其他有義淨所見之十八部。以上十八部為末部之分派,加之以根本上座大眾之二部為二十部。

後麵的字跡越來越模糊和難以辯認了,他隻能一點一點地往下念:“五百尊者先造十萬頌《鄔波弟鑠論》釋《素呾纜藏》;次造《毗奈毗婆沙論》釋《毗奈耶藏》;再造十萬頌《阿毗達磨毗婆沙論》釋《阿毗達磨藏》。其中,《阿毗達磨毗婆沙論》又稱《大毗婆沙論》,此論列舉大眾部、法藏部、化地部、飲光部、犢子部、分別說部等部派以及數論、勝論、順世論、離係論等外道的觀點,加以批駁;以《發智論》為基礎,並參考《發智論》的各種注釋,同時攝取《六足論》中的教義,以彌補《發智論》的不足,是‘說一切有部’最全麵、最係統的理論總結。他們曆時九個月,完成了佛教經典的第四次結集。”

聽到這裏,圓覺更覺驚異:“既然已經有過三次結集了,為什麼還要結集呢?”

“你不明白,”玄奘道,“這次結集最終改變了小乘佛教部派紛爭的局麵,使沙門致力於修證和研討佛法,同時也使得大乘佛法更加完善和統一。”

圓覺恍然大悟:“怪不得師父要來這裏拜佛掛單!原來這裏便是大乘佛典的結集之地啊。”

此時天色將晚,玄奘正待尋找房間休息,卻見先前那位老僧提著一把掃帚,顫顫微微地爬了上來。

見到這師徒二人,老僧覺得有些意外:“你們怎麼在這裏?”

玄奘忙合掌施禮,道:“我們在此瞻仰聖跡。這麼晚了,長者還要打掃伽藍嗎?”

“不打掃,就朽壞了,”老僧歎道,“我老了,力不從心,管不了那麼多,但至少要把世親菩薩作《阿毗達磨俱舍論》時住過的房間弄幹淨吧。”

“世親菩薩……”玄奘微微一怔,“這裏不是脅尊者住過的禪房嗎?”

說罷又看看牆上的銘文——難道,我全都讀錯了?

“我說的是那邊,”老人伸手往東一指,“往那邊走五十步,有間舊房,就是世親菩薩當年著《阿毗達磨俱舍論》的處所了。人們敬仰他,於是將房屋封存,注上標記。所以現在還算完好。”

原來如此!想不到自己距離聖賢竟是如此之近。玄奘心中感懷,忙扶住老人道:“大師,今天就讓我來吧。玄奘萬裏西行前來拜佛求法,如今聖跡就在眼前,理應虔誠灑掃。”

聽了這話,老僧身子一抖,看著眼前的沙門,有些不敢相信地問道:“你就是玄奘法師?是從東土來的?”

“正是,”玄奘說著,從老僧手裏接過掃帚道,“能與聖賢同室,不知是哪劫修來的緣法。因此,玄奘打算今天晚上就住在世親菩薩住過的那個房間,就讓玄奘來灑掃吧。”

說罷,他轉身吩附弟子道:“圓覺,去取些水來。”

老僧呆呆地看了他一會兒,似乎想從這張與身邊人都不相同的麵孔上看出點什麼來。終於,他什麼都沒說,合掌退去。

玄奘同弟子一起把世親菩薩住過的房間打掃幹淨,連同書櫃也都擦拭了一遍,書架的頂端有一疊厚厚的貝葉,玄奘想將其拿開,卻沒有拿動,原來這疊貝葉的底端木板已經與書櫃粘在了一起。

這好像是一部書,不知在此放了多久。玄奘不禁心生好奇之念,雙手用力撼了幾下,終於將其拿了下來,小心地捧到燈光下,這才發現,這竟是一疊梵文本的《婆藪盤豆法師傳》,不禁心頭巨震!

“師父,這部書是講什麼的?”圓覺湊過來問道。

“這是世親菩薩的傳記,”玄奘一麵仔細擦拭著書上的浮塵,一麵解釋道,“婆藪盤豆法師便是世親菩薩,因此這部書又名《世親傳》,記載的是無著菩薩和世親菩薩的故事。在我的故鄉有這部書的漢譯本,是陳朝真諦法師翻譯的,但沒有這麼厚,想不到今日能在這裏見到原本。”

“這裏是世親菩薩住過的房間,自然有世親菩薩的傳記了。”圓覺笑道。

玄奘搖搖頭,這個沙彌的邏輯實在有問題,不過他沒有說什麼,隻是小心地將這部書放在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