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宋雲的筆記(文)(1 / 3)

?山下就是大自在天濕婆的祠廟,很多塗灰道人在那裏祭祀禮拜,甚是虔敬。

從這裏往東南方行走一百五十裏,抵達烏鐸迦漢荼城,這是印度河畔的一座商業城市,城中居民富足安樂,喜歡蓄藏奇珍異寶,來自各地的奇玩珍物,大多彙聚於此。

對玄奘來說,這樣一座城市顯然沒什麼好看的,因而隻歇了一個晚上,就又匆匆上路了。

天氣越來越炎熱,路上可以見到的行人也越來越少。由於沒雇向導和手力,行李馬匹全靠師徒二人照料,因而這段路走得甚是辛苦。

這天日剛過午,圓覺就累得不想走了,他問玄奘:“師父,咱們下一段去哪裏啊?”

玄奘道:“你累了嗎?等到了婆羅睹邏邑,咱們就停下來,歇息幾天。”

“婆羅睹邏邑,那是什麼地方?”

“是《聲明論》的作者波你尼的故鄉。”玄奘道。

圓覺不由得震動了一下,作為一個迦畢拭人,他當然聽說過《聲明論》,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關於語言文字音聲的文法典籍,全書共有千頌,每頌三十二字,共計八章文字,對梵文做了極其詳盡的總結,去除了繁複瑣碎之處,徹底探索古今的文字語言。因而這部書又被稱為《八章書》。

從這個角度講,波你尼算得上是印度曆史上最偉大的語言學家和語法學家了,是梵文文法的奠基人。在很多人的眼裏,大神梵天創立的梵文體係是如此的複雜,波你尼能夠熟練駕馭這種文法,已經與仙人無異,據說此人生而知之,博通物理,因而人們又稱其為“波你尼仙”。

《八章書》寫成後,波你尼仙將其封緘,呈送給國王。國王十分看重,立即傳令全國,普遍教授學習。並且還推行了獎勵機製,有持誦通利者賞錢千金!

此令一出,五印度的貴族子弟都要學習聲明學,教學之風,一時盛行於世。其中婆羅門對這門學問尤為擅長,出了很多學富才高,博聞強記之人。

“我想這個波你尼仙一定是個非常聰明之人!”圓覺敬佩地說道,“小時候,我跟著父親學習聲明學,就覺得很累很麻煩,他寫這部書,不知道費了多大的精力!”

玄奘哈哈一笑:“不必妄自菲薄,也說不定你是個格外有慧根之人呢。”

圓覺奇怪地問道:“為什麼?”

玄奘道:“為師給你講個故事吧,就是關於大阿羅漢度化波你尼仙的故事。”

聽到有故事聽,圓覺趕緊點頭。

玄奘道:“大約在佛陀圓寂後五百年左右,有一位大阿羅漢從迦濕彌羅國雲遊至此,看到一個婆羅門正在粗暴地教訓一個七八歲的稚童。阿羅漢看不下去,就問婆羅門:‘這是你的孩子嗎?他還這麼小,你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呢?’

“婆羅門說:‘這當然是我的孩子,他不肯好好用功學習《聲明論》,我就要教訓他!’

“聽了這話,羅漢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也不勸解,就在一旁看著。

“見此情形,婆羅門心裏很不高興,責備道:‘你這沙門,看我打小孩很好玩嗎?不勸解也就罷了,為什麼還在一邊笑?’

“羅漢搖頭說:‘我是不好意思說,怕你難為情呀。’

“婆羅門更加奇怪,一定要羅漢說出個所以然來。

“於是羅漢問道:‘你聽說過波尼你仙嗎?’

“婆羅門說:‘當然!這裏就是波尼你仙的故鄉,大家仰慕他的功德,還為他設像紀念。我怎麼可能不知道他呢?’

“羅漢正色說:‘我告訴你,你的這個孩子,就是波尼你仙的轉世。他擁有遠超常人的智慧,卻不究真理,去研習世俗典籍,徒然荒廢了精神和智慧,所以才在生死輪回中流轉不休。因為他整理了梵文語法,積有善德,今生還能轉世為人,成了你的愛子。但是這又有什麼用呢?出不了輪回,今生還得要從頭學習聲明,受你的打罵。’

“接著,這位羅漢又對目瞪口呆的婆羅門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南海之濱有一棵枯樹,樹洞中居住著五百隻蝙蝠。有一年冬天,一隊商侶經過此地,停在樹下歇息。當時天氣寒冷,商人們聚集柴草,在樹下燃火取暖。午夜時分,一個商人睡不著覺,便在火堆旁輕輕念誦起了《阿毗達摩》經論。這時火越燒越旺,一不小心,竟然將枯樹給引燃了。

“樹洞中的蝙蝠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求生的本能使它們迅速飛向洞口,正當它們要飛離樹洞逃出生天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輕聲誦讀經藏。美妙的經文吸引了這群蝙蝠,於是它們不再去管那燃燒的火焰,而是圍聚在洞口,靜靜地聆聽法音。五百蝙蝠,就在這聽經的過程中一隻一隻墜落在火堆中化為灰燼。以此功德,命終之後遂得人身,成為五百位修行者。由於他們轉生之時還持誦經文、愛樂法音,所以此生特別有智慧,最後全部證得聖果,成為五百阿羅漢尊者。據說,那些被迦膩色迦王和脅尊者所征召,在迦濕彌羅國結集作《毗婆沙論》的聖賢,就是當年枯樹之中的五百蝙蝠。”

講到這裏,玄奘心中也不禁感歎,連身處畜生道的蝙蝠們都能夠聞法而喜,為求法而不惜性命,自己有幸入得人道,在求法的道路上又怎能心生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