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王宮裏的辯經(文)(1 / 3)

?國王今天看上去很隨便,穿著寬大的袍服,懷裏抱著一隻小獸,熱情地招呼大家。

玄奘從未見過這種小獸,見其狀如幼虎,又像乳豹,卻又極為溫馴。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國王盛情邀請玄奘到主賓席上就坐,來自各個伽藍的數十位高僧大德在旁作陪。

宴席上有三淨肉,玄奘對此已經習以為常,那些上座部僧人愛吃便吃,他自己不吃也就是了。

國王偶爾會拈起一塊肉來,喂自己懷裏的小獸吃。

見玄奘驚奇地看著那隻小獸,國王不禁笑道:“這是我的喵嗚,闍耶因陀羅寺的藏經樓裏也有兩隻。法師莫看它小,身體卻是敏捷至極,有它在,就沒有老鼠去啃經書。”

玄奘恍然,這一路上,他曾在不少寺院的經夾中都發現有老鼠啃咬過的痕跡,由於印度佛寺限製外人抄經,因此那些經書多數都是孤本,被老鼠啃掉,著實令人痛心。

他感慨地說道:“想不到迦濕彌羅竟有這等靈物,看著乖巧可人,居然能夠保護經書,真是難得的很。”

國王哈哈一笑:“法師沒見過喵嗚嗎?其實不光迦濕彌羅,中印度也有。那爛陀寺的三大藏經樓裏就養著十幾隻呢,它們是鼠類的天敵,就算平常吃飽了,從不捕鼠,有它們存在,藏經樓裏也不會有老鼠和蝙蝠了。莫非東土沒有?”

玄奘想了想,道:“東土應該有類似的獸,不過貧僧沒有見過。”

他之所以覺得應該有,是因為在《詩經·大雅》中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有熊有羆,有貓有虎。”那裏麵的貓大概有點像這個喵嗚吧?但是想想又不像,那個貓與熊虎並列,應該是一種豹子,估計不會是這樣容易馴養的小獸。

除《詩經》外,在《禮記》中也曾有過一句:“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

這不就是捕鼠的獸嗎?然而同文中也提到“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還是將貓與虎並列在一起,可見這所謂的“貓”仍然是豹類,且不多見,至少他就沒有見到過。

玄奘還知道,有一種小獸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進入中國的,那便是“狸”,個頭比這國王懷裏的“喵嗚”要大得多,高有三尺,不光吃田鼠,也吃家畜和家禽,猛獸的特征極為明顯。中原的寺院裏顯然是不可能養這種東西的。

國王見玄奘有些躊躇,便又問道:“若是沒有喵嗚,如何保證經夾放久了,不被老鼠和蝙蝠啃咬?”

玄奘尚未回答,旁邊一個大臣搶先說道:“或者東土沒有老鼠。”

玄奘搖搖頭:“東土寺院的藏經閣中也有老鼠,雖然數量不多,依然會對佛經造成一定的破壞。”

“那也就是說,很多經書會因此失傳?”國王問道。

玄奘微笑道:“恰恰相反,印度的佛經或許會有許多失傳,傳到東土的卻罕有失傳的,除非遭遇重大法難。”

國王覺得奇怪:“這是為何?”

“因為,在東土,絕大多數寺院都有抄經僧,”玄奘解釋道,“凡是到寺院來請經的信徒和居士們,皆是有善心的仁者,寺院通常是來者不拒的。所以,中土的經典擁有大量的複本,置於平民百姓家中。莫說是老鼠,便是發生了水火災難,甚或是普通的法難,都難以摧毀這些經典。”

“竟然是這樣。”國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玄奘微笑道:“大王您不覺得,將經典大量地抄錄下來,由不同的人帶往各地,學習並收藏,是保存佛法的最好方式嗎?”

國王搖頭道:“話雖如此,但是這樣一來,就顯不出經典的尊貴性了。”

玄奘覺得奇怪:“所謂經典,應該是看的人越多,越顯得尊貴吧?”

“那也得看那些讀經人的質量,”國王堅持道,“像玄奘法師這樣的,我們自然是放開經藏,隨你抄錄。至於那些賤民,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們觸碰的。”

玄奘對此無話可說,心中卻是暗暗慶幸,幸好自己來的還算及時,迦濕彌羅國目前擁有最完整的阿毗達摩藏,可以任由他在此抄錄整理佛典。不然時間長了,就算有“喵嗚”守護,也難保那些極少有複本的珍貴經書不受侵害。

何況損毀經書的不僅僅是老鼠,還有水火等自然災害,再加上更為恐怖的人禍,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與其讓捕鼠的“喵嗚”來守護經藏,倒真不如多抄些複本來得更靠譜些。

宴罷,國王向玄奘介紹了闍耶因陀羅伽藍的住持,迦濕彌羅國最知名的高僧——僧伽耶舍長老。

玄奘趕緊施禮道:“早聽說僧伽耶舍大師博學多才,又是因明學的權威,玄奘心中欽慕不已。昨晚到闍耶因陀羅伽藍掛單時,就滿心希望能與大師見上一麵,誰知卻是無緣,不想今日在此得見大師。”

“不敢,”僧伽耶舍還禮道,“老衲也是久聞法師之名,早想與法師一起參詳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