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先在達摩舍羅城中繞行一圈。國王與玄奘的兩頭大象並騎而行,一路之上鼓樂喧天,幢蓋飄揚,兩支軍隊前呼後擁,充滿長街。百姓們萬人空巷,扶老攜幼,都來看東土來的高僧,一時間士女盈衢,夾道而立,幢幡寶蓋,香煙氤氳,真像過節一般熱鬧。
玄奘高坐象背之上,舉目四顧,發現這裏同烏仗那國的都城一樣,城郭壯麗,到處都有佛寺,一路上光看到的伽藍就有上百所,且伽藍內外僧徒眾多,這令玄奘的心情舒暢了許多——佛國畢竟是佛國。
城的四角,各有一座窣堵波。而在窣堵波之外,便是險峻的深穀,隻有鐵橋棧道通往外麵,看上去崎嶇懸險,易守難攻。
再往遠處看,便是重重疊疊的雪山峻嶺,在夕陽的照射下泛著一層玫瑰色的亮光。
“法師覺得我這迦濕彌羅國如何呀?”國王突然問道。
“真是個好地方!”玄奘由衷地讚歎道,“玄奘聽說,迦膩色迦王時期,脅尊者召集諸聖賢眾四百九十九人,都是內通三藏,外達五明之人,連同尊者在內共五百名賢聖,在此結集三藏,因而這裏乃是上座部佛教的發源地之一,經典保留得極為完整,計有三十萬頌。玄奘一直想來這裏,一來瞻禮聖跡,二來學諸經論。如今心願達成,方知佛國果真是名不虛傳。別的不說,單單大都城四周那四座窣堵波,便是崇高壯麗,罕見之至了。”
“想不到玄奘法師遠道而來,竟然對迦濕彌羅如此熟悉!”國王既驚訝又得意地說道,“這四座窣堵波都是阿育王建立的,每一座裏麵都供奉有一升多的舍利,這是別的地方不曾有的。”
玄奘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他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用“升”來計算舍利的數目。
國王接著說道:“法師說我國中經典完整,這話確實不假。我們迦濕彌羅國一向是龍族守護的國土。法師您瞧,這裏四麵環山,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單憑這一點就足以稱霸一方了。後來又有了佛陀的庇佑,更是固若金湯。所以自古以來,這裏還不曾遭受過外族的入侵,經典自然能夠保存完整。”
“玄奘意欲將這些經典抄錄附本,帶回故國,讓我家鄉之人也能親近聖賢的遺澤,不知大王可否準許?”
國王笑道:“弘揚佛法,乃是功德無量之事,本王焉有不準之理?法師放心,如今的迦濕彌羅仍保留著世親時期的佛法,卻不像當時那般吝法了。”
玄奘不禁開懷地笑了。
看到他的笑容,國王的心情也變得舒朗起來。突然,他想到了什麼,沉吟道,“法師孤身一人,要抄錄那麼多經論,實在太過辛苦和費時了。”
玄奘道:“既為弘揚佛法,又怕什麼辛苦和費時呢?”
“那麼法師就在我迦濕彌羅國多住些日子?”國王兩眼放光地問道。
“這是自然的,”玄奘道,“貧僧就怕大王不肯容留呢。”
國王哈哈大笑:“本王聽說,這一路之上,不知有多少國家想盡辦法要留住法師,卻都沒有成功。想不到我迦濕彌羅竟然大有緣法!這都是聖賢的遺澤啊!法師盡管在此住下,有什麼需要就提出來,本王會盡力滿足。”
“多謝大王厚意,”玄奘合掌道,“隻是不知這達摩舍羅城中,哪座伽藍裏的經典最多呢?”
“自然是闍耶因陀羅伽藍了,”國王毫不猶豫地說道,“那裏不僅是我國最大的伽藍,而且寺中住持僧伽耶舍論師戒行淳潔,多聞總持,乃是我迦濕彌羅國中德行最高的大德,便是在北印度諸國也享有極高的威望。”
玄奘喜道:“如此,就讓玄奘去那裏掛單吧。”
國王沉吟片刻道:“也好,法師遠行至此,本該先到宮中接受供養,隻是一來天色已晚,二來法師既然打算留下來抄習經論,那就來日方長。今晚就請法師先到闍耶因陀羅伽藍安歇,待明日一早,本王再派人迎請法師入宮講經。”
玄奘輕籲一口氣:“如此,多謝了。”
到了闍耶因陀羅伽藍,玄奘被安排進一間最好的客房。
“這是專門用來接待頂尖學者的房間,”帶路的沙彌對他說,“法師能住到這裏,想必是精通‘五明’的大學者。”
玄奘道一聲:“慚愧,貧僧遠道而來,沒有學過什麼‘五明’。”
沙彌忍不住看他一眼,眼中竟流露出一絲鄙夷之色。
看來這迦濕彌羅對於“五明”等世俗學問十分重視。玄奘笑了笑,也不介意,合掌道謝後便踏入房間。
這個房間果然是用來招待學者的,桌案上擺放著不少書籍,玄奘隨手翻閱了一下,發現這裏麵竟然還有迦濕彌羅國的《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