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容易的耕作方式也養成了當地人懶散的性格,玄奘注意到,很少有人在地裏幹活,多數人都在樹下躺著喘粗氣。不過這也不怪他們,這麼熱的天,身體稍微弱點的,呆著不動都會熱死。
離開波理夜呾羅國後,東行五百餘裏,到達秣菟羅國。
秣菟羅國是盛極一時的文化中心,更是當年迦膩色迦王的南方之都。這裏的都城更加宏大,氣候更加炎熱,土地也更加肥沃,地裏盛產稻穀和棉花,城內的小作坊裏則出產精致的細毛花布。家家戶戶種植芒果,即使是在城市裏,居民家種植的芒果樹也能彙聚成林,茂盛濃密,帶給行人絲絲陰涼。
這裏的芒果有兩個不同的品種,小個的先青後黃,大個的始終青色,清甜可口。
秣菟羅國的宗教氣氛也極為濃鬱,佛教徒與各種外道雜居一處,彼此和睦。百姓們性情和善,好修冥福,對於神明有著本能的虔誠。
佛陀在世時曾屢次來到這個國家,講經說法。因此在這裏,玄奘看到了佛陀十大弟子的遺身浮圖,像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優波離、阿難、羅睺羅以及文殊師利菩薩等一眾聖賢的窣堵波,都是阿育王所建,還有過去四佛的遺跡,兩位法師一一巡禮參拜。
“秣菟羅國佛法昌隆,大都城中有伽藍二十多所,僧徒二千餘人,大小乘兼學,”浮圖的守護者帶著玄奘瀏覽此地,邊走邊介紹說,“每年的齋日,各個寺院的僧眾都會結伴前來,攜帶各種供具,收羅奇珍異物,隨其所宗,設像供奉。”
“隨其所宗?”玄奘覺得有趣:“您的意思是說,那些僧侶各拜各的?”
“對呀,”守護人笑道,“比如說,修習阿毗達磨藏的就供養舍利弗,修習禪定的就供養摩訶目犍連,持經的供養大迦葉,學律的供養優波厘,比丘尼供養阿難,未受具戒的沙彌則供養羅睺羅,修學大乘者供養諸菩薩。”
“原來如此。”玄奘笑了笑,像他這樣見到佛聖就拜的不知又該算是何宗了。
守護人接著說道:“齋日期間,各座佛塔都被人們競相供奉,綴有彩飾的旗幡,鑲有珠寶的傘蓋,行行對對地懸掛排列,煙氣如雲,鮮花如雨,國王、大臣一眾人等,悉皆到此,一心行善。”
“善哉!”玄奘忍不住合掌稱歎了一句。
城東五六裏處有一座奇特的伽藍,依山而建,居室就鑿在山崖上,大門則以峽穀自然形成。守護人說,這座伽藍是鄔波氌多尊者建造的,寺內有一座不大的窣堵波,供奉著如來的指甲。
玄奘與般若羯羅在山寺的岩石之間小心穿行,他們發現了一間石室,裏麵堆滿四寸長的竹簽。
“這是何物?”般若羯羅問。
石室內的僧侶回答說:“這是當年近護尊者留下來的。尊者在此論說佛法、度化眾生時,若是夫妻二人都能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就投下一簽,作為記錄。”
“那要是單身男女證得阿羅漢果位呢?”般若羯羅刨根究底地問道。
“自然就不需要投簽記錄了。”那僧人答道。
兩位法師大感有趣,還真是什麼樣的怪人都有啊!
從寺院往東南方向走二十四五裏,看到一個幹涸的大池,池邊也有一塔,塔中守護者說,這裏就是昔日獼猴持蜜奉佛的地方。
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說是有一天,佛陀與諸比丘經行此處,佛陀來到河邊洗手,佛缽就擺放在他的身邊。這時有一隻獼猴,在樹叢中蕩來蕩去地玩耍,發現了一隻廢棄的蜂巢,裏麵有蜂蜜可以供養,就跑下來取佛缽。
比丘們群起製止,佛陀卻說:“不要阻止它,這猴兒沒有惡意。”
於是猴子很高興地取下蜂巢,把它放在佛缽裏,獻給佛陀。佛陀接下好意後,猴子就躲起來,觀察佛陀,卻發現佛陀並不吃蜂蜜。猴子覺得很奇怪,就跑過來拿起蜂巢,前後翻轉,想要找出佛陀不吃蜂蜜的原因。結果發現蜂巢中還遺有一些未孵化的蛋,它將這些蛋拿出來,再次將蜂巢獻給佛陀。
這一次,佛陀欣然納受,用水將蜂蜜拌和了,分別賜給大家。獼猴高興極了,雀躍不止,卻因興奮過度,不慎墜落深穀而喪命。依此功德,命終生於三十三天,然後轉生為人,出家修成阿羅漢果位。
離開了佛法興盛的秣菟羅國,兩人又往東北方向行了五百多裏,到達薩他泥濕伐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