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曲女城的傳說(文)(1 / 3)

?大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五月,玄奘和般若羯羅法師馬不停蹄,終於趕在雨季到來之前,來到了羯若鞠闍國。

一踏入國境之中,就見道路兩旁禾稼豐盛,花果繁茂,一派富裕安樂的景致。更難得的是風俗質樸,就連偶爾撞見的行人也都是麵帶笑容。他們個個模樣俊美,服飾鮮豔,舉止文雅,顯出一派豐足安樂的樣子,看著就讓人舒服。

“這是個適合安居的國家!”騎在馬上,看著路旁茂盛的稻穀,玄奘不禁由衷地讚歎道,“同為中印度國家,有的富裕,有的貧窮;有的風俗淳厚,有的多詐多殺;就連人的相貌都有如此大的區別,這裏的人容貌俊美,衣著也整潔有致,有些地方的人相貌醜惡不說,偏偏還喜歡露形露體。不同國家之間差距竟然如此之大,這難道就是眾生的共業嗎?”

“眾生的共業,加上佛陀的護佑。”般若羯羅道。

見玄奘回過頭來看著他,般若羯羅便跟他解釋道:“師兄不記得那些商旅們說過,這裏的國王信奉佛法?”

玄奘想起來了:“正是。他們還說,戒日王是個轉輪聖王。他的國家有佛寺一百多所,僧人一萬多名,外道幾千名。佛法與異道都十分昌隆,信徒是一半對一半,而在佛學方麵,大小乘都有人潛心研學。”

般若羯羅很高興地說道:“不瞞師兄說,羯羅早就想來這裏禮佛了,卻因為各種俗事一再耽擱,抽不出身。所幸這次大王命我來此會見戒日王,期盼著能通兩國之好。其實,就算大王沒有此令,羯羅也是要來的,算是了卻了兒時的一樁夙願。”

兩人說著話,突然空中一個響雷,豆大的雨點打了下來。瞬間將兩個沙門連人帶馬淋了個透!

“糟糕!今年的雨季怎麼提前了?”般若羯羅的馬一不小心陷入了一個泥坑裏,他狼狽地下馬去拉,玄奘也過去幫忙。

中印度的雨季大約從每年的五月十六日開始,到九月十五日結束。其間大雨傾盆、河流泛濫,道路淹沒,交通中斷。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隻好呆在家中或村子裏,以他們前一季所收獲的農作物為生。出家人外出行化也會極為不便,何況還有無數的農作物及昆蟲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傷害。因而幾乎所有出家人,都會暫時中斷他們的行化活動,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隱居下來。

想當年,佛陀和他的弟子們都曾應邀在精舍或安靜的花園裏度過雨季,有的時候,他們也退隱森林。每到這個時候,人們便成群結隊,不避風雨地來到佛陀的住處,聆聽佛法,盡可能地利用這一大好時機來親近佛陀。

“如果現在佛陀依然住世的話……”玄奘的心中有些傷感,他多麼希望能夠親耳聆聽佛陀的教誨!

兩個沙門頂風冒雨地行了二百餘裏,隔著密密的雨簾,他們終於看到,不遠處有一座雄偉的大城。

“師兄請看,那便是國都曲女城了!”般若羯羅用馬鞭遙指前方道。

“曲女城?”玄奘重複了一遍,“好古怪的名字!”

“師兄莫嫌它名字古怪,它可是恒河岸邊最大、最富裕、最昌盛的城市了。羯羅幼時便常聽到這座城池的名字,雖說今日第一次到此,竟覺得熟悉之至。”

“那定是師兄前世與此地有緣了。”

玄奘說著,又朝那個城池遠遠望去,從這個方向看,此城西臨恒河,城垣高大堅固。依他估算,方圓至少有二十多裏。

想到即將完成國王的重托,般若羯羅十分高興,興致勃勃地對玄奘講起了曲女城的由來——

“傳說很久以前,這座城市名叫拘蘇磨補羅,意思是‘花宮’,國王號梵授王,德仁兼備,武功顯赫,威名遠懾贍部洲。他有一千個智略弘遠,勇敢果毅的兒子和一百個容貌美麗,儀態高雅的女兒。

“當時,這裏還有一位修行者,在恒河岸邊修煉瑜伽,坐禪入定。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空,他都一動不動。很多年過去了,他的身上落滿了泥土,外形便如枯樹一般,飛鳥遊禽棲息在上,並遺下一顆尼拘律樹的種子。那顆種子在他肩上的泥土中逐漸萌芽,年複一年,修士身上竟長出了一棵垂蔭大樹!樹幹粗壯,枝條上結滿果實。鳥兒們也開始來此築巢。當地人覺得驚奇,便尊稱他為‘大樹仙人’。

玄奘津津有味地聽著,像這樣的苦修者,他在恒河岸邊的叢林裏經常見到,雖然沒有身上長樹這麼誇張,但是長藤蘿苔蘚的卻是屢見不鮮。

般若羯羅接著說道:“有一天,梵授王的女兒們來到河邊遊玩嬉戲,恰被大樹仙人看到。隻一眼,他竟被女兒家的姿容美態吸引住了。於是他從坐了多年的森林裏走了出來,去麵見梵授王。他說,我棲息於山野之中,已經過去了許多歲月,出定以後就看到你的女兒,欲愛之心頓生,無法擺脫,所以遠道而來求婚。他還說,自己已經得道,擁有了無上的神通,如果國王不答應他的請求,他就要降禍給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