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練達寧弦外有音(3 / 3)

況且點頭應諾道:“弟子明白。”

“嗯,此事跟破案已經沒關係,反而倒成了我的前世宿怨,我隻是想解開自己這個心結,不想讓它時不時冒出來幹擾我。”練達寧忽然長長喟歎一聲。

“弟子一定竭盡所能!”況且這回答應得十分爽快。

他以前沒事時也研究過各種密室案件的可能性,而且很喜歡這種題材,就如同喜愛象棋殘局、圍棋珍瓏一樣,都是燒腦的活兒,卻能給自己帶來最大的成就感。

“那就好。但願今世能解開這個謎團,不然恐怕我會帶到下世,難說不會成惡因而結惡果。”

“老師多慮了。您就是太勤於案牘了,這些事當由交給刑房師爺處置。”

“別人做官是這樣,我不行,看各房師爺做事顢頇、圓滑的樣子,總不放心,不能不用他們,卻也不能都由著他們來。一些事還是要自己親自動手才行。”練達寧慨然歎道。

明人做官,都是通過八股科舉應試而得,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治理地方,大多數人一竅不通,更無動手能力,要想當好官,就得依靠別人幫忙。做官的方式形成了定式,並不複雜。

第一是自己聘請一些各方麵的專家,組成幕僚團,由這些人來出謀劃策,官員隻是按照他們的決定去發號施令。

第二是各衙門的固定吏員,比如刑房專管刑事,財房專管財務,就是賦稅收入和各項花費等等,下麵又有三班衙役、捕快等人,這些基本都是固定吏員,說他們固定,是因為這些職位都可以世襲。

是故,明朝有兩種繼承製度,一種是帝王公侯伯,一種就是由中央到地方的吏員。繼承者的地位雖是高低懸殊天地之差,但實質卻是一樣。

明朝將吏員的工作叫差事,什麼布政衙門的差事,按察使衙門的差事等等。差事不僅可以由後代繼承,奇葩的是,差事還是一筆固定資產,沒錢時可以作價賣掉。

官員們自己聘請的幕僚有能力者實際很少,大多是生活困窘、不得不投靠某個官員的文人,這些人通行政管理的同樣少之又少。

是以,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大部分行政工作實際不是官員在做,而是吏員在做。

從古人的一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端倪,官員們往往沒事就出去遊玩、和朋友一起喝酒做詩,吟嘯自若。這不是他們真能幹,也不是地方事情少,而是他們不能幹什麼,都交給手下人去做了。

了解了這些情況,況且不禁點頭道:“有道是,鐵打的衙門水流的官,老師卻是忠於職守。”

練達寧的確屬於那種喜好吏務的官員,凡事都親力親為,不想依靠手下吏員,所以方能以“能員”、“幹員”聞名於江南官場。由此,也就有了他將要升為按察使的傳聞。

按察使就是一省主管官員紀律風紀的官員,每年負責考察所有官員的行政績效,然後向朝廷報告,又稱為臬史,這是所有官員都畏懼三分的官。

明初,布政使就是一省的地方長官,官職全名為承宣布政使,即直接領命於皇上,管理地方政務的意思,又稱為藩使,即封疆大吏的意思,權力最重。後來朝廷又加派巡按、巡撫,重要地方還加派總督,布政使的職權基本被瓜分,隻保留主管財政的權力。

明朝中後期,就形成了巡撫(巡按)、按察使、布政使這一省級行政的三駕馬車。清朝幾乎完全繼承了這種行政製度,直到王朝覆滅。

兩人正談著,一個丫環進來稟報:“老爺,蘇州縣令求見。”

練達寧眉毛微揚,頗感意外,站起來對況且說:“你在這裏等我,我去去就來。”

況且起身道:“是。”

練達寧轉身出去,先去了臥室,換上常服、烏紗帽和朝鞋,這才出去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