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眾人盼神醫再現(2 / 2)

《易經》的奧妙絕不是卜筮這個行業能夠囊括,它覆蓋了人類文化、政治、生活,甚至是人類起源乃至最後結束,整個世界的方方麵麵的一切事物。可以說《易經》就是一部宇宙演化史,隻是它太簡練了,用一種特殊的算法,用極少的文字支撐起了一個世界。

曆代都有人試圖找出周易的特殊算法,最成功的一個要推西漢的京房,他用納甲法把萬事萬物都納入周易的模式裏,然後演算卜卦,神效非凡,然而這隻是周易的一個斑點而已,絕非全豹。

即便如此,納甲法也成為後世研究周易的不二捷徑,中醫學的許多流派也都用這種納甲法把身體各個部位與宇宙一一對應,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納甲法雖然方法粗疏,談不上科學,但不能否認它是通往易學核心的一條道路,針灸學、診脈學的學理幾乎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臨床應用也都得到了極好的驗證。

超級計算機誕生後,也曾經有易學家用數學建模的方式,把周易六十四卦建立起一個模型,然後用最先進的超算進行驗算,試圖為卜算找到一個正確的切入點。

據說那台演算周易的計算機依然在不停地運轉著,但至今未有結果,按照計算速度推算,恐怕人類到了末日,也不會得出結果。換句話說,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易經》的解密工作無法完成。

《周易》定型於周朝初年,由周文王做了第一個解讀,然後孔子又解讀了周文王的卦辭。所謂經裏解經,注上加注,這就是第一個例子。其後數不勝數的文人術士、和尚道士都紛紛寫出自己對周易的解讀,但都流於泛泛,萬世長存的除了易經的卦象和卦辭,隻有周、孔兩家站住了腳。

因為是在周朝初年定型,《易經》在後世稱之為周易,其實原來的《易經》有多個版本,定型後,也有兩三種在後世流傳,千年後,剩下的就隻有現在這個版本。

《易經》至少是商朝時的作品,甚至可能是更早時期的產物。近人顧頡剛曾經做出一個轟動一時的周易考據結論:周易乃是商周時人們祭祀打獵時的記事作品,相當於最早期的《左傳》,這種說法自然隻是一家之言。也有人說這是外星人的傑作,且聽著,付之一笑吧。

泱泱中華文化,的確是博大精深啊。況且接著說他初入鳳陽時,被大家當作一株神藥追逐都想吃他一塊肉的事,他也隻是當個笑話講了,此事後麵暗藏著幾家勢力的爭鬥,究竟內裏是怎麼回事,他到現在也不是很清楚。他對權謀爭鬥有著本能的反感,根本不想去深究。

“我的乖乖,少爺這都是遭的什麼罪啊。”劉媽聽得心驚肉跳的,一連念了幾句佛語壓壓驚。

“誰讓你麵相那麼嫩,多虧個子高一些,不然穿個紅肚兜,活脫脫就像一個人參娃。”石榴取笑道。

“師姐,我有那麼不成熟嗎?”況且很委屈地問道。

“這可不是麵相的緣故,是他的醫術太神奇了,除了神藥轉世,說其他的,沒人會相信。你們是不知道當時的情況,整個鳳陽城都轟動了。”蕭妮兒急忙替他解圍,說的也是實話。

“令祖上傳下的醫術果真如此神奇,連臥床二十年的棺材瓤子都能治過來?”陳慕沙是見過大世麵的,不敢輕易相信這一點。

“陳老爺,他要是不神,會有人信他嗎?”蕭妮兒看著況且的眼神,依然釋放著無限的崇拜。

“趕明兒咱們也找個臥床二十年的病人讓他治治,不就知道真相了嗎?”石榴好事起來,也想親自瞻仰一下況且治病時的神奇風采。

“這個還是別試了,隻要治好一個,以後就別想推開門,我就隻能行醫了,那樣的話,學業可能就徹底荒疏了。”況且連連搖頭。

“咱們悄悄的啊,不聲張,治好後,囑咐那人不許說出去,這樣可否?”石榴興致一旦上來就壓不下去了。

陳慕沙似乎也來了興趣,況家的醫術究竟神奇到了何等境界,是否真如蕭妮兒渲染的那般,他也想看看。從陳慕沙投來的眼神裏,況且讀出了老師的心思。

況且見陳慕沙和石榴對此事都很熱切,再看看周鼎成,也是目光灼灼的望著他,實在找不出理由推辭,隻好答應道:“那好吧,如果真有病人,我要先診脈過後,才能確定能不能治療。”